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电子杂志
热门阅读more
图片新闻more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www.cqkaogu.com 2023-12-08 11:20:41

岩画是古代人类绘制或刻凿在洞穴、崖壁、岩石面等自然石质载体上的图案或符号,其历史悠久,题材丰富,是古人社会生活、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直观反映,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价值,历来是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及考古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

由于岩画分布范围广泛,岩画研究的角度多样,因此对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于岩画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岩画研究的概况进行大致梳理。

 

 

 新疆阿勒泰敦德布拉克岩绘画[1]

 

 

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图源网络)

 

 

新疆八墙子岩画中的羊图案[2]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人物图案[3](上)及其图案组合[4](下)

 

一、国外岩画研究概况

最早的岩画图像记录为1598年德·卡尔瓦罗(De Carvalho)记载的南美洲的一处洞穴内的岩画。此后一直到19世纪的近300年的时间里,美洲、欧洲等地陆续又有更多的发现。但这一时期的岩画记录只是最原始的图像记录,缺乏相关背景的研究及解读。1814~1816年间,瑞典学者布鲁尼乌斯(C.G. Brunius)借助网格法较为精确地绘制了瑞典巴茨卡(Backa)地区的岩画,这是西方学术界第一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岩画进行调查记录[5]。

尽管从16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的岩画不断被发现,但这一时期的岩画发现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一时期的岩画尚未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有学者注意到了岩画在艺术史和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岩画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建立。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学者建立在考古学类型学及宗教学等基础上的岩画研究方法一直是世界岩画研究的主要范式[6]。直到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学者提出了建立在仪器微观分析基础上的“岩画科学”[7],西方岩画学研究出现了多个流派。迄今为止,西方岩画学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以意大利学者阿纳蒂为代表的过程考古学研究,即主张通过类型学、图像学、艺术学、语言结构学、心理学等方法对岩画的艺术表达、反映的意识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8];二是以澳大利亚学者贝德纳里克为代表的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研究,即通过科学的仪器、方法对岩画图案的年代、形成过程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岩画所反映的人类行为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贝德纳里克将此概括为“岩画科学”。“岩画科学”反对欧洲学者建立的岩画类型学的研究体系,强调岩画研究的“可验证性”和“证伪性”。

时至今日,在西方岩画研究中,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方法仍然占据主流,但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岩画科学”在岩画研究中的话语权也逐步增强,并对我国的岩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国内岩画研究概况

与世界岩画研究的进展相比,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我国岩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构建都远远晚于西方学术界。尽管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对岩画进行了调查记录,如黄仲琴[9]、陈公哲[10]、汪宁生[11]等对福建、四川、云南等地的岩画进行了调查,但都仅仅限于记录和描述,并且开展的工作极少,在早期的调查工作中甚至未将岩画与其他遗迹区分开。而同时期的欧洲学术界已经开始运用类型学构建欧洲各地岩画艺术发展的年代序列[1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岩画专题性调查工作,此后我国学术界对岩画的深入研究也逐渐展开。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根据理论研究方法的进展,我国的岩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专题调查、图像阐释与理论构建阶段(1976~2004)

在岩画的调查方面,这一时期,盖山林先生为我国岩画研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盖山林先生是最早针对岩画展开专题调查的考古学者。1976年开始,盖山林先生对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东西300公里内的岩画开展了全面调查,于1986年出版了《阴山岩画》[13]一书,对阴山岩画进行了详实的记录。

从20世纪80开始一直到9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岩画普查工作陆续开展。这一时期宁夏、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岩画专题调查,其调查成果也很快出版,代表性成果如《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14]《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15]《广西左江岩画》[16]《中国阿尔泰山岩画》[17]《新疆岩画》[18]等田野调查的相关成果也相继出版。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田野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大量的岩画调查研究报告资料陆续出版,为岩画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对岩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岩画的年代判别及画面解读。由于这一时期从事岩画研究的学者大多是艺术史和民俗学方面的学者,考古学者参与较少,因此岩画内容的解读是岩画研究的主流。

在对岩画的解读方面,这一时期存在着民俗学方法和艺术史方法两大流派。

采用民俗学方法进行岩画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盖山林先生。虽然在《阴山岩画》一书中,盖山林先生已经对岩画断代方法有所论及,但盖山林先生在岩画研究方面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对岩面内容的解读。在对我国北方地区岩画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盖山林先生也对我国北方各区域的岩画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岩画题材、艺术风格和制作技法将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岩画分为东北林业区、甘藏高原区、新疆绿洲区和内蒙古宁夏草原区四个区域;其后在此基础上将全国岩画分为东北农林、北方草原、西南山地、东南沿海四个区域[19]。

艺术史方面的研究代表学者是陈兆复先生。在《中国岩画发现史》一书中,陈兆复先生先对国内各地区岩画的相关发现进行了梳理,随后从艺术学的角度,将岩画的艺术风格分为写实主义、装饰主义和象征主义,并从形象组合、空间关系、节奏感三个方面,分析了岩画的构图。此外,陈兆复先生还翻译了许多国外的岩画论著,并将国外岩画发现引入国内[20]。

这一时期,从事岩画研究的学者们尤其重视对生殖崇拜[21]、凹穴岩画 [22]等特殊题材的分析和解读。

在理论方法构建方面,盖山林先生于1995年提出了“岩画学”的概念,并将“岩画学”定义为是一个综合了文化人类学、生态地理学、考古学、文化生态学、宗教学、美术学等各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23]。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岩画的研究方法与西方学术界建立的方法体系差异较大,在岩画内容的研究方面,由于忽视对岩画年代的科学讨论,因此许多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二)年代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阶段(2005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岩画研究全面发展和兴盛。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民俗学、艺术学、历史学综合研究为主的传统岩画学研究方法继续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更多学科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岩画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野,其中,尤其以岩画研究的考古学方法的建立以及岩画科学断代技术的引入影响最为深远。

从1999年开始,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团队在甘肃马鬃山区及东天山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将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和类型学引入到岩画研究中,并逐渐建立起了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岩画展开分析研究的方法体系,为岩画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2013年,任萌、王建新在《文物》上发表《岩画研究的考古学方法》[24]一文,借鉴考古地层学中的地层、遗迹组合等概念,提出了岩画层、幅等概念,全面介绍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岩画进行调查、记录、分析、研究的方法路径,正式确立了岩画研究的考古学方法体系。

除了利用地层学、类型学方法对岩画进行分类分期研究,王建新教授团队还注意到了岩画与东天山地区的居址、墓葬等遗迹共存分布的特征,提出了古代游牧聚落“墓葬、居址、岩画”三位一体的分布特征[25],进一步将岩画研究纳入游牧聚落考古的研究体系之下,进一步丰富了岩画研究的角度和视野,也为岩画的年代研究、内容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与传统的民俗学和艺术学方法相比,岩画的考古学方法更加强调岩画分期断代的重要性,主张在对岩画进行准确的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岩画内容进行解读。

王建新教授及其团队建立的岩画研究的考古学研究方法体系为岩画的分期断代及综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但同时,岩画绝对年代问题仍然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一方面,河北师范大学汤惠生教授积极引入国外的微腐蚀断代技术,并在青海[26]等地进行了实践,使得岩画的年代学研究有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

岩画研究和考古学方法和微腐蚀断代方法为岩画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是岩画研究理论方法的重大突破。

 

三、小结

从分布范围来看,岩画在我国各个区域都广泛分布。由于自然环境、意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岩画在绘制技法、艺术题材、艺术风格方面差别较大,因而导致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岩画的释读和研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互相排斥。

笔者认为,岩画的形成本身具有复杂性,在实际研究中应当根据区域特点,有侧重地同时综合采用各种研究方法。例如对于区域性广泛分布的岩画,应当优先考虑使用类型学及层位学方法建立断代标尺,再进行画面释读;对于单点存在的岩画,则可以考虑通过历史学、民俗学、图像学等方法结合现代测年方法进行阐释。总之岩画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综合性的视野。

注释:

[1] 新华社:福尔摩斯快来!这里有“跳舞的小人”,2023年8月10日,https://mp.weixin.qq.com/s/ny1hguF9v3BP82-igXI24g

[2]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新疆八墙子岩画调查简报[J].文博,2023(2):31-48。

[3] 同[1]。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报告集(上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 罗伯特·G·贝德纳里克著、金安妮译:《岩画科学——远古艺术的科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6] 罗伯特·G·贝德纳里克著、金安妮译.岩画科学——远古艺术的科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社,2020:19-22.

[7] 罗伯特·G·贝德纳里克著、金安妮译.岩画科学——远古艺术的科学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2-24.

[8] a. 埃玛努埃尔·阿纳蒂著、张晓霞译.世界岩画——原始语言[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41-42;b. 埃玛努埃尔·阿纳蒂、威丽斯.岩画类型学[J].南方文物,2019(2):13-25.

[9] 黄仲琴.汰溪古文[J].岭南学报,1935(2):1-6.

[10] 陈公哲.香港考古发掘[J].考古学报,1957(4):1-16.

[11] 云南省历史研究调查组.云南沧源崖画[J].文物,1966(2):7-17+38.

[12] 埃玛努埃尔·阿纳蒂著、张晓霞译.世界岩画——原始语言[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8-10.

[13] 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4] 王宁生等.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5] 覃生敏等. 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16] 王克荣,邱钟仑等. 广西左江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7] 赵养锋.中国阿尔泰山岩画[M].西安: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18] 苏北海.新疆岩画[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1994.

[19] 盖山林. 我国北方草原岩画区域特征初论[J].考古与文物,1993(5):5-28.

[20] 参见陈兆复.外国岩画发现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1] 如王炳华.新疆天山生殖崇拜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户晓辉.岩画与生殖巫术[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3.

[22] 参见汤惠生.凹穴岩画的分期与断代——中国史前艺术研究之一[J].考古与文物,2004(6):31- 44.

[23] 盖山林.中国岩画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3-18.

[24] 任萌、王建新.岩画研究的考古学方法[J].文物,2013(3):67-73.

[25] 王建新、席琳.东天山地区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J].考古,2009(1):28-37.

[26] 汤惠生.岩画断代技术手段的检讨——兼论青海岩画的微腐蚀断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5-173.

图文:牟俊杰

 

本文网址:
http://cqkaogu.com/zazhi.jspx?id=5978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