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电子杂志
热门阅读more
图片新闻more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www.cqkaogu.com 2020-07-14 15:02:12

一、“传说”龙崖城

2019年11月至今,为了配合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南川区龙崖城遗址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工作,我有幸作为调查工作队现场负责人参与其中。对于我来说,龙崖城遗址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心向往之。在接到工作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龙崖城的相关背景信息逐渐清晰了起来。

 

龙崖城在川渝抗蒙山城体系中的位置

 

龙崖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马嘴山,又名龙岩城、马脑城、马颈关、蟠龙寨、天城山。地处金佛山东北麓,悬岩绝壁,昂霄直立,势如天马行空;地通黔省,山高路险,紧扼渝黔咽喉,是“邑中第一要隘”。龙崖城地势雄奇,四周悬崖绝壁,有“一将守关,万夫莫敌”之势,被誉为“南方第一屏障”。1992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龙崖城建于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迫于云南蒙军对于四川的威胁,对龙崖城进行了增筑,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曾两次击退蒙军的进攻,是南宋抗蒙元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崖城曾在民国二年(1913年)进行过维修。民国五年,川军一个连驻守在龙崖城上,与云南护国军历经了两次战斗。龙崖城自建成后从未被攻陷,也没有一个人投降,被称为“不攻之城”。

 

遗址全景及周边环境

 

 峭壁天险

 

二、初登龙崖城

2019年11月25日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风吹岭(冬令风极猛烈,行人过此几不能立,故名)的寒风怪叫着,我来到了龙崖城脚下。面对近在咫尺的龙崖城,实在是难以抑制立刻登上龙崖城一睹真容的冲动,全然不顾小道的湿滑和夹着毛毛细雨的寒风可能给我的登山之路带来的困扰。

拾级而上,行走在通往龙崖城的独径上(后期的考古调查中在这条小路的北侧发现了一条更为险峻的道路),这条石板铺砌的踏步,坡度非常大,这或许就是当年蒙古军队和云贵护国军进攻龙崖城的必经之路了吧。没过多久,我的呼吸就不是那么均匀了,慢慢开始喘起了粗气,背心也开始冒汗了,我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回望刚才走过的路,估摸着还不超过200步台阶吧。天空的细雨似乎变得更大了一些,耳旁的寒风声音愈发瘆人,山间的雾气使得能见度不超过30米,一切的一切都容不得我长时间休息。背上装有相机的背包再出发,再也无心查勘道路两侧文献记载中的寺庙、摩崖题刻和可能存在的关隘遗迹,只想快快到达城门,但这曲折的山路和山间浓雾让我根本就不知道距离城门还有多远,就好像行驶在茫茫大海却不见灯塔的小船,内心的迷茫达到了极点,完全体会到当地村民称龙崖城为天城山(天上之城,登城堪比登天)的贴切。

 

通往遗址的盘山路

 

就在我找到天气条件恶劣有安全隐患的理由准备放弃此次踏勘工作时,我抬头看到了不远处的城墙和城门。沿途的困顿和不堪瞬间一扫而光,有的只是战胜自我的沾沾自喜。触摸着还带着历史温度的城墙和城门,一时之间思绪万千。再往前走,是密密麻麻的箭竹林,漫山遍野都是,不少箭竹已经占领了本已十分狭窄的小路,几不能行,更无法观察到隐藏在竹林深处古代遗存。由于天色已晚,带着些许不甘和龙崖城遗址是否真如部分学者所言“以民国时期遗存为主,少见或是不见宋代遗存”的疑问下山返回驻地。

 

民国城墙及城门

 

峭壁及箭竹林

 

三、走进龙崖城

虽然初登龙崖城的体会有着些许苦涩,但工作还得继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与当地村民的访谈,得出了这样几点认识:龙崖城遗址未曾被蒙元军队攻破,南宋灭亡后自然废弃,且没有被元军毁城;明代、清代龙崖城内曾有小规模寺庙类遗存;民国二年对龙崖城遗址的维修非常有限,可能仅是对宋代城墙垮塌部分进行了整修;建国后,清代寺庙被拆毁,除了少量村民种植中药材外,基本没有生活或生产活动。这些信息告诉我,龙崖城遗址南宋晚期城址、明清寺庙遗存并未受到人为大规模破坏,只是被时光的尘埃所湮没。天气好转,雨停了,迷雾散去,龙崖城清晰的展现在了眼前。但愿龙崖城古代遗存能一如这好转天气一样,日渐清晰,再现当年的辉煌。

喝完一碗略显油腻且有些苦涩的油茶,脚踩着云海,带着三五村民,拿着特制的砍刀,早出晚归,一头扎进茂密的箭竹林,一如安全巡查的护林员甚或是“巡山抓唐僧的小妖”。经历了差不多四个月的寻寻觅觅,当油茶不再油腻和苦涩,爬山的脚步开始变得轻盈,寸步难行的箭竹林恢复往昔的四通八达,一座“非典型”的南宋晚期抗蒙山城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巡山”队伍

 

四、再识龙崖城

龙崖城遗址与川渝地区目前发现的抗蒙山城有着不小的差别,由于地理条件与邻近的贵州接近,且宝佑六年龙崖城增筑时将领后知南平军的茆世雄曾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守将,龙崖城遗址的城墙砌筑工艺、城防布局可能受到了宝佑五年所筑遵义海龙囤的影响,二者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宋代城址功能分区示意

 

龙崖城遗址的宋代遗迹较为丰富,且保存情况较好。城墙基本都构筑于基岩之上,在基岩缺口或是地势低洼处均筑有城墙,城墙根据地势呈不连续分布,城墙由黏土岩石块平砌的包边(包边不见黏合剂)、中间填以土和石块,因形就势,外侧墙体高,内侧墙体低,暂未发现内侧包边石,城墙顶面有石板铺砌的路面,城墙残高约0.5~3米;城墙每隔一段在地形外凸处均布置有黏土岩石板砌筑的敌楼(也可能为角楼、墩台或是炮台),共发现9座,敌楼一周由黏土岩构筑的包边,附近均分布有瓦块和滴水等建筑构件。城墙顶部的路面形成的环城道路形成了道路体系的主干,道路围合长度约2900米,在通往城址中心部位建筑区有道路相连。龙崖城遗址顶部地形较为复杂,有数个山包和山间平地构成,建筑遗迹多位于山间平地,共发现4组建筑遗迹分布区,墙体和包边均由黏土岩石板平砌而成,布局规整、构筑讲究,墙体较厚,厚度约在0.8米左右。在菖蒲塘区域发现大型饮用水源1处,另发现水井4口。排水设施构筑讲究,在建筑密集区均发现有排水沟,排水沟由石板构筑而成,通往城墙外侧预设的出水孔。在城墙及环城道路内侧、城址中心基岩处发现多处岩体修整和石材提取迹象,确定大型采石场1处。另在关口坡区域,发现宋代关隘遗迹1处,可能为《明史·地理志》所言马颈关所在。

 

宋代城墙及排水孔

 

宋代城墙

 

宋代城墙包边细部

 

山顶地貌

 

宋代建筑遗迹密集分布区(局部)

 

宋代采石场

 

开庆元年摩崖记功碑

 

除了发现宋代抗蒙山城遗存外,还发现了明代佛寺遗址、清代道教遗址和民国二年重修龙崖城及民国五年川军抵御云贵护国军的遗迹。

 

明代万历十七年佛像

 

民国五年川军记事碑

 

通过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遗址南宋、明代、清代、民国各个时期遗存的分布区域、保存状况,基本弄清了龙崖城遗址从宝佑四年筑城时始作为南宋抗蒙元山城,明清时期作为佛寺、道教等宗教性遗址,民国五年作为川军抵抗云贵护国军的战争遗址等历时态功能演变。南宋晚期的城防设施及构筑特点与既往川渝地区发现的抗蒙山城相比,类型独特、特征鲜明,代表了抗蒙山城体系的一种类型,从实物资料的角度证实了龙崖城遗址在南宋抗蒙战役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名符其实的“南方第一屏障”。

 

作者:代玉彪

 

本文网址:
http://cqkaogu.com/zazhi.jspx?id=4178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