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电子杂志
热门阅读more
图片新闻more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www.cqkaogu.com 2022-09-30 16:25:22

重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历史文脉闪耀星河,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可移动文物展示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为主体的重庆历史文化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就文物考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考古、基建考古、三峡考古“三箭齐发”,石窟寺考古、科技考古、公众考古快速发展,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考古工作装备质量进一步提升,机构、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

一是主动性考古质量并举。坚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近十年来我市累计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30余项,渝中老鼓楼衙署遗址、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巫山玉米洞遗址实证了从距今40万年延续至0.8万年的古人类演化序列;西南地区首个“考古中国”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深入实施,围绕涪陵小田溪、九龙坡冬笋坝、江津梧桐土等考古遗址考古工作丰富了巴文化的历史厚度,开展古DNA研究、同位素分析等多学科研究,着力探索巴人族群特征,实证巴渝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多重贡献。连续不间断地开展合川钓鱼城遗址为代表宋元(蒙)战争山城遗址群考古工作,为合川钓鱼城申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基本建设考古服务大局。将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纳入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形成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三张审批许可的“113”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直辖市)级区域文物影响整体评价试点。全面推进我市中心城区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将考古工作列入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初步确立了我市“先考古、后出让”协商机制。完成市内65个国家级、市级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开展工程建设区域文物影响整体评价,累计完成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项目264项。

三是三峡后续考古成效显著。围绕三峡大遗址和消落区考古两大主题,累计开展三峡后续考古发掘147项,完成发掘面积13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3万件(套),有力支撑了奉节白帝城、巫溪宁厂古镇等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效充实了库区文物资源。重庆作为大溪文化的命名地,巫山大水田遗址、酉阳笔山坝遗址等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墓葬212座,进一步丰富了大溪文化的内涵。忠县临江二队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规模冶锌遗址,通过考古发现将我国的冶锌技术提前至明代中期,早于欧洲约4个世纪,是我国古代冶金史的重大发现。

四是石窟寺考古走在全国前列。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我市石窟寺考古工作成效斐然,探索形成了重大石窟保护示范引领、中小石窟寺系统保护、多领域科研机构及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重庆特色、大足样板”。大足石刻研究院编撰出版我国首部石窟寺考古报告集《大足石刻全集》,填补国内大型石窟寺考古出版空白,编撰完成《大足石刻总录》。《重庆市石窟寺及石刻铭文资料抢救性收集与整理研究》《重庆江津石窟寺遗址发掘报告整理与研究》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潼南千佛寺遗址、潼南万佛岩遗址、江津石佛寺遗址、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合川涞滩二佛寺遗址等系列石窟寺考古发掘项目,对石窟的平面研究转向了立体空间研究,提升了石窟寺研究的深度,丰富了石窟寺保护展示的内涵及空间。

五是科技考古方兴未艾。全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打造移动实验室等科技装备,建成开放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博物馆获批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建成动植物考古实验室、数字化考古实验室、文物影像实验室、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先后开展环境考古、生业考古、数字考古等30余项科技考古工作。建成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基本建设和三峡文物考古数字资源、建筑遗产保护工程档案为主的文物综合信息资源库。

六是公众考古形式多样。推动考古事业在新时代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全国首创“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历年来组织“走进考古现场”“文化遗产进校园”“文化遗产保护展览”等系列宣传活动,推出“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走进第二课堂—小小考古学家”研学活动,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央视科教频道主讲大足石刻考古公开课,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了全国首个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考古标本陈列馆、重庆故事馆和考古书院“三馆一院”研学基地。构建重庆考古网、重庆考古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宣传矩阵,更好更快推进考古成果全民共享。

七是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为市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市级考古机构新增事业编制98名,全市现有2家考古团体领队资质单位建设提质加速,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获教育部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打造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型人才的“三级人才链”,14人次先后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重庆市“英才计划·名家名师”等称号,聚集了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市考古领队数量增至27人,3人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库。

 

本文根据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在9月29日重庆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录音整理。

 

本文网址:
http://cqkaogu.com/zazhi.jspx?id=5180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