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电子杂志
热门阅读more
图片新闻more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www.cqkaogu.com 2021-01-28 16:08:51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宣传片

 

发现历史  守护文明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展纪实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位于重庆枇杷山巅,在这里,他们发现湮没的历史,守护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重庆考古人筚路蓝缕,已初步书写出重庆物质文化序列,大幅延伸了巴渝文化的源头及轴线,丰富了重庆历史的内涵,活化了巴渝历史的场景。

重庆文物考古萌芽于清末至民国早期,起步于抗战时期,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南大区时期,成长于五十年代后期至计划单列时期。重庆文物考古立足巴渝大地,也曾活跃于川、滇、黔地区,郭沫若、卫聚贤、冯汉骥、邓少琴、董其祥等一批知名历史、考古学者,在重庆创造了文物考古的高光时刻。

1997年,随着重庆直辖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启动,重庆文物和考古工作迎来了大动员、大抢救、大发展时期。三峡文物保护将重庆文物考古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开创了一系列中国文物保护领域新制度。借三峡考古的机遇,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于2000年成立,2006年独立运行,2008年增挂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2011年更名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20余年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力参与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大力推进主动考古和基本建设考古,历年共出土19万余件(套)文物及标本,史前考古不断拓展,巴文化考古深入发展,墓葬考古精彩不断,手工业考古成果丰硕,宗教与石窟寺考古开创新局,初步建立了距今200万年以来的重庆地区物质文化序列;同时,开创了水文考古、盐业考古、冶锌考古、宋元(蒙)战争山城考古等,扩大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许多成果填补了西南乃至中国考古的空白。服务中心工作,远赴俄罗斯开展联合涉外考古,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赴西藏昌都市开展文保技术培训支援,提升藏区文物保护利用能力,活化利用贫苦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综合性文博科研机构,除考古工作主业外,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还在建筑遗产保护、文物修复保护、文物考古信息咨询等方面深耕发展。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自2007年开展建筑遗产保护以来,积极开展旧城改造文物调查,完成国保、市保文物“两线”划定,编制白帝城大遗址、老鼓楼衙署遗址、法国水师兵营旧址等国保文物、大遗址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拓展小田溪墓地、天生城等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参与革命抗战遗址调查、保护、研究,完成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规划,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遗产、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文物修复保护由“传统修复”向“科技保护”转化,攻克出土铁器、鎏金铜器等保护修复技术难题,取得多项技术专利,在陶瓷精修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具备服务重庆、拓展西南的能力。在全国考古单位率先设立文物标本保管部门,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近20年来,先后对外移交2.7万余件文物,极大地支持了重庆的博物馆建设。

文物考古信息咨询方面已建成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基本建设和三峡文物考古数字资源等为主的重庆文物综合信息资源库。打造了重庆考古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公众考古平台,“重庆考古”影响力不断增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从最初的8名在编人员、8间办公用房,发展到今天的145名、近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聚集了一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通过“师承制”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构建新型师徒传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壮大文物修复新生力量,构建起地下文物保护、建筑遗产保护、可移动文物修复保护、文物标本管理、文物信息咨询“五位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68家全国考古团体资质单位综合实力排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排名第11位。

传承文明硕果的魅力,保护岁月长河的馈赠,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三峡工程先进集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重庆五一劳动奖状”等数十项荣誉表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考古工作空前重视的今天,未来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将继续坚持“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办院精神,坚持“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的立院根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单位”为发展新目标。下一步,要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庆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三馆一院”,促进文物与旅游融合,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朝着“西部一流、全国影响”的文博单位建设方向不断努力。

 

本文网址:
http://cqkaogu.com/zazhi.jspx?id=4389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