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电子杂志
热门阅读more
图片新闻more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www.cqkaogu.com 2020-04-10 14:37:03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近日多地博物馆陆续恢复开放,考古第一线也逐步有序复工。从大多数文博单位发布的复工公告中可以看到,为避免疫情防控期间人流密集,考古人员在进入发掘工地前,会领取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及进行必要的消毒,博物馆更是将防疫健康信息码、测量体温作为入馆的必备环节,并严格控制日接待量不得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瞬间流量不得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20%,实现观众错时分批入馆并实时监测预警。

北京市文物局于3月19日发布的《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有序开放工作导则》中,明确要求“应做好展厅展柜的密封工作,避免其对展柜内有机质文物标本的损害,裸展文物较多的展厅或室内展区暂不开放。”依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的判断:“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因此,应做好长期对抗病毒的准备。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重要指示精神,将博物馆展厅及文物库房等文物空间开展预防性消杀的相关问题予以讨论。

 

一、 文物空间传统消杀的新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消杀,主要是灭杀“四害”——蚊、蝇、蟑、鼠,有时也包含白蚁,需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进行扑杀或诱杀,达到根除的效果。对于文物收藏单位,特别是文物空间,“四害”清除是最基本的日常要求。

从文物本体预防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博物馆等微环境空间相对密闭,环境质量参数的背景值相对稳定,但文物材质种类较多,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环境质量的指标要求也因文物质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低浓度的污染物对文物的影响和作用以长期的积累效应为主。”因此,除了本身易于遭受霉菌侵害的书画等有机质地文物需要加强针对性防霉杀菌防蛀,对于大多数文物收藏空间的保护要求,“有别于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的定义,适宜温度、湿度和室内环境中的气态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

但新型冠状病毒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体,其直径只有100纳米大小,较之真菌、细菌更要微小,肉眼不可见。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是通过飞沫、接触、粪口等方式进行传播,而且其在气溶胶中可存活3小时、在纸板上能存活24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上存活72小时以上。对于这种的顽固的传染性病毒消杀,文物系统并未有明确的规范和原则。

 

二、 文物空间消杀的可参照原则

我们仅以已经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文件中,梳理出可以借鉴参考的基本原则。

2月18日,国家卫健委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布了《消毒剂使用指南》,对合理使用消毒剂提出“五加强七不宜”,其中强调增加人员密集场所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如加强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的清洁消毒,以及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得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第一时间明确了适用于涉及文物空间消杀的基本要求,但也未能作出进一步操作指示。

3月5日,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发布了《COVID-19博物馆领域的资源和信息》(Information for the Museum Field on the COVID-19/Coronavirus),其中也明确了《新冠病毒强化清洁指南》(Enhanced Cleaning Guidance for COVID-19),推荐了保持清洁和健康的必要措施。

3月10日,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为科学指导公众正确使用消毒剂,充分发挥消毒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作用,依托专家委员会等专业人士,按照《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预防性消毒及防护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消杀的原则、重点部位和方法选择。

 
鉴于博物馆和文物空间内,历经春节以及节后防疫闭关,如无人员流动影响,概念上不存在明确感染源。因此,对于文物空间的消杀是属于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因此,预防性消毒原则完全适用于文物空间:

(一) 预防性消毒是应选择环境污染小、对物品损坏程度低、效果保证的消毒方法;

(二) 无感染者的公共场所,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三) 人员密集场所,应加强通风、加强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重点对手部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地面被污染的风险小,可以清洁为主,消毒频率可适当减少。

 

三、 现有消杀的方法分析

“灭菌和消毒应该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其中灭菌具有对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命完全灭绝的含义;狭义的消毒,则是在其过程中有一部分细菌或病毒(习惯上不包括细菌孢子)由于对热力和药力的抗性而不被破坏,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参考一般对文物储存和展陈空间中有害污染物的防治主要分为主动限流和被动吸附两种。限流即可满足对环境敏感型文物的保存要求,也达到了避免聚集的预防病毒传染的作用;被动吸附会对气态污染物起到集中过滤的作用,但一旦在室内形成气溶胶状态,吸附作用则会大打折扣。

就目前公布的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消杀的方式主要以辐照为主的物理方式和涂撒各式消毒剂的化学方法。但因文物的特殊性,“用于图书、档案、博物馆文物的库房环境的消毒灭菌方法与医院手术室的消毒灭菌方案应该是不同的。用于库房的消毒灭菌需要考虑文物的安全。”除易于手部接触的把手等重点部位必要进行消杀处理之外,针对文物空间消杀之前需从文物保存角度“料敌从宽”,分析常用消杀方式的弊端。

(一)物理方法

 

紫外线辐照消毒

 
 
 
紫外线辐照消毒:2003年SARS疫情暴发时,世界卫生组织在相关指引中仅提到紫外线对冠状病毒杀灭效果差。同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灭菌,应考虑紫外线对文物造成的光化学损害。”

加热消毒法(红外线或微波)、流通蒸汽消毒:应考虑环境湿度条件变化、以及温度骤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化学方法

 

喷射消毒剂

 

尽管消毒剂是使用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消杀方式,常见消毒剂分为灭菌剂和消毒剂两大类(详见下图),前者可以杀灭包含芽孢、病毒等在内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后者可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但不能破坏其芽孢。文物工作者在考虑人员健康的前提下,仍要更多的考虑对文物安全的实用性。

化学消毒剂效力

 

凝固蛋白消毒剂:如酒精等醇类,作用面积小,且易燃,密闭空间存在消防隐患,其溶脂性会直接危害某些文物本体;以及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的酚类;还有一般不作为居室消毒的酸类。

氧化蛋白类消毒剂:如84等含氯消毒剂、以及二氧化氯、含溴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其氧化性对有机质文物、无机质文物中的金属和硅酸盐类造成影响。

由上可知,并不存在单一易行既达到不影响文物又能满足消杀的方式。

 

四、 文物空间消杀的方法建议

由于已实行流量控制、体温检测排查、个人防护(口罩等)佩戴等要求,保持文物空间的日常清洁才是第一位的,建议以下几点:

 

(一)对手部经常接触的桌面、把手等部位采用75%的医用酒精(加强换气,避免蒸汽积累易燃)、70%的异丙醇(加强换气,避免气味刺激性)或50ppm的二氧化氯消毒剂(避免金属、易氧化材质)进行擦拭进行消毒。地面被污染的风险小,可以清洁为主;

 

(二)特别注意对空调系统进行深度清洁。空调内机过滤网、蒸发器、风机涡轮、空调面板等需要用高温蒸汽机进行深度清洁,在100度环境下进行杀菌消毒,除菌率高达99.9%。空调外机的深度清洗需要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基础清洁后,再采用专用的杀菌剂对外机冷凝器、翅片等进行深度杀菌消毒;

 

(三)为避免气溶胶传播病毒,要保证室内换气和空气洁净。因此,净化器、新风机都需使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紫外灯安装于送风管道中,让空气有组织的循环流过紫外灯有效照射区,这既能增加紫外线对空气照射时间,又不使紫外线外泄损害文物,而且不易产生臭氧、灭菌效果大大提高。”达到气相循环消杀的效果。

由于本文讨论是以无感染者的文物空间为前提,尽可能避免过度消杀造成对文物的影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梳理并给出一定建议,来达到预防性消毒防为主的目的,避免病毒通过文物空间进行二次传播。若确定存在有某一种或多种病毒曾经存在而进行全面消毒的综合性消杀,也是极为必要的。当然也要注意,卫生部门消杀要求的比例或浓度勾兑,以及消毒部位是否会和人体产生接触,做好遗留残液的清除。当然,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并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同时,本文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对于方式方法以及药剂选择权作抛砖引玉,望可以此文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如有认识不当的地方,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 宋•苏泂《花月二首 其二》:“金英玉树斗玲珑,九十秋光聚此中。人世等闲诸热恼,一时消杀付虚空。”

[2] 北京市文物局:《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有序开放工作导则》3月18日发布.

[3]  张文宏:大流行状态下的国际抗疫与中国应对——国际战疫动态与展望(二),华山感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信息发布,3月12日.

[4] 马金香,《预防性文物保护环境监测调控技术》,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249.

[5] Neeltje van Doremalen,Dylan H. Morris,Myndi G. Holbrook etc,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3-17.

[6] 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2020年2月18日发布.

[7]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预防性消毒及防护技术要求》(T/CPCAN 0006-2020),中卫防协〔2020〕03 号,2020年3月4日发布,2020年3月10日实施.

[8] 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新冠病毒强化清洁指南》(Enhanced Cleaning Guidance for COVID-19),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2020年3月5日.

[9] 张承志,《文物保藏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418.

[10] 夏公小正,《干货 | 给文物消毒,能不能用84消毒液?》,公众号:艺术怎样管,2020年4月7日.

文稿:叶   琳

 

本文网址:
http://cqkaogu.com/zazhi.jspx?id=4076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