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考古重庆⑭|不畏浮云遮望眼——重庆古塔
考古重庆⑭|不畏浮云遮望眼——重庆古塔
发布人:  2024-12-30
考古重庆⑭|不畏浮云遮望眼——重庆古塔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塔,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埋藏、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的纪念性建筑。其梵语英译名为Stupa,有窣堵坡(波)、窣屠婆、塔婆等常见汉语音译名,亦有浮屠、浮图等转译名。

佛塔何时传入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定论。目前据有可靠史料记载,最早见寺筑塔活动,是《三国志·吴志·刘繇》所记东汉献帝初年笮融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一带)兴建浮屠祠。

中国古塔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展的。汉魏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并快速传播开来。虽然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汉化的现象,但是仍旧保留了一些原有的传统,如塔是寺院的核心。因而,此时的佛塔位于寺院的中心位置,以方形多重楼阁式塔为主。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更为广泛,各地大兴寺院、大建佛塔,连南诏、渤海等也不例外。此期的佛塔以楼阁式、密檐式为主,塔身多素面,平面多为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圆形。两宋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开始世俗化。此时的塔已经退出了核心位置,还发展出了造像塔、宝箧印塔、无缝塔等。塔的装饰繁复,出现了仿木结构。元代,由于藏传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佛塔又新增了覆钵式和金刚宝塔式。明清时期,随着风水理论的兴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兴建风水塔。

▲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重庆古塔

一、重庆古塔的基本情况

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古塔现存数量共计227座,另有6座仅存塔基的残塔,2处明确的古塔遗址。年代跨度从宋代至20世纪40年代,其中有确切纪年的塔107座,约占一半。这200余座塔分布在全市33个区县,只有九龙坡、沙坪坝、巫溪、城口、武隆、秀山六个区县无塔现存。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统计,单体数量最多的是大足30座(其中9座为宝顶山摩崖石刻中的刻塔),渝中、大渡口、璧山、垫江各仅1座。

重庆地区古塔主要有石塔、砖塔,另有唯一一座金属塔——北碚塔坪寺铁塔。据统计,其中以石塔居绝对多数,共计203座,砖塔(含砖石塔、砖木塔)仅有23座。大致来看,几乎所有墓塔都用石材砌筑,大多数字库塔和小型佛塔亦使用石材砌筑,风水塔和大型佛塔中使用石材者比重相对较小。石材主要有红砂岩、麻石等,一般就地取材,就地加工。部分楼阁式石塔,塔身、塔基都以石材修建,但内部结构以木料构筑,如奉节文峰塔、梁平天香塔,只是因为年久失修,木结构多已朽烂。由于石材便于雕琢、造型,故不少石塔上都有精美的雕饰,如大足大佛寺石塔、北碚东阳字库塔等,都是重庆古代石塔中的精品。

▲北碚塔坪寺铁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大足大佛寺石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碚东阳字库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砖塔多见于风水塔和字库塔,尤以风水塔为甚。纯粹以砖砌的塔较少,更多是与石材、木材混合使用的,如塔身砖砌,塔基及塔梯使用石材构筑,长寿文峰塔、南岸黄桷桠文峰塔、云阳文峰塔都属于这一类型。另有部分楼阁式塔,塔身以砖砌筑,塔内每一层楼板、塔梯用木料构造,如梁平文峰塔、丰都培元塔等。由于年代久远,这一类砖木混合塔的木结构易糟朽,其塔内结构也随之变成一个空筒。大部分砖塔塔身以石灰抹面,多数不施彩绘,塔身呈白色,故民间多称之为白塔。无论砖塔、砖石混合塔还是砖木混合塔,其所用砖都是青砖,一般也是本地烧制,有的砖上烧刻铭文。

▲长寿文峰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南岸黄桷桠文峰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二、重庆古塔的年代

重庆地区造塔的历史,由于史料缺失而不可尽追。目前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重庆地区早期佛塔主要是涪陵阿育王塔。唐代南山律宗大师释道宣所撰《律相感通传》,记载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一带)相思寺有佛迹和阿育王塔,所言“育王于上起塔,在山顶,神便藏于石中。塔是白玉所作,其神见在。郭下寺塔,育王所立”。道宣大师游历四方,考察各处佛迹,曾到巴蜀地区朝圣,他所记应该是有据可依的。此后的诸多佛教文献也对道宣大师上述记述加以转载。《宋史》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涪陵相思寺阿育王塔旧址夜有光出,后发掘出大量金铜佛像,则证明在此之前的历史上涪陵有阿育王塔存在,可能即道宣大师所记之物。

▲荣昌河包报恩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荣昌凉坪白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现存古塔中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几座塔均为南宋绍兴年间所建,分别是荣昌河包报恩塔、荣昌凉坪白塔、北碚塔坪寺石塔和大足多宝塔。除此以外,另有15座宋代古塔,都分布于渝西地区。这些年代较早的塔除了大足多宝塔为砖石混合塔外,其余无一例外都是石塔。其中,荣昌河包报恩塔、北碚塔坪寺石塔、大足多宝塔、宝顶山转法轮塔都是重庆现存古塔中的精品。

▲北碚塔坪寺石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大足多宝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大足宝顶山转法轮塔(历史照片)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重庆现存的明代古塔共有14座,其中纪年明确的仅有5座,这些塔体量都较小,均为石塔,可见重庆地区产石之丰富,且习惯用石材造塔。

在清代,重庆地区才真正迎来建塔的高峰,现存清代各类型塔共有181座,数量相当可观,约占总体数量的80%。

▲梁平天香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丰都培元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清代以后,重庆的建塔活动趋于停滞,塔的数量锐减,现存民国塔仅有9座。尚有4座塔暂时无法判定年代。

三、重庆古塔的文物价值

1.历史价值

重庆现存古塔,尽管数量不多,并以佛塔为主,但它们真实反映了重庆地区建筑营造的水平和特点,映射出城区各时期佛教发展情况、人们的精神信仰状态和审美情趣等。除了反映建造时期的社会历史外,它们历经近千年的时间,各朝的修修补补都会在其身上留下痕迹,也见证着几百年来的地方小历史。

▲大足宝顶山转法轮塔塔身第二层造像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渝中菩提金刚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科学价值

重庆地区石材较丰富,故古塔多石塔,这是建筑因地制宜的体现。石材之间的粘结、用糯米浆和一定比例的沙、石灰,牢固性非常好,这反映了当时的建造技艺。大型楼阁式塔的内部结构有穿心式结构、壁内折上式结构、空筒式结构等多种形式并存,这为了解古塔建筑结构形制及各种结构稳定性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重庆古塔的存在对研究其他类型的古建筑还有重要参考意义。重庆地区气候潮湿,加之历史上的自然灾害、战乱、人为损毁等,古建筑尤其是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致使现存古建筑年代不会太早,且实物数量非常有限,但从古塔的仿木结构构件上可以看出当时建筑常造技法及结构、风格等方面的特色,从而成为研究重庆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3.艺术价值

重庆地区大型佛塔、风水塔整体风格如同川东民居一样,以朴素大方为主,塔身高大挺拔、线条有力,给人以端庄、大气的感觉。有的墓塔、舍利塔塔身有精美的雕刻,或是石刻造像,或是民间故事,或是花卉,形象生动逼真,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有的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如北碚塔坪寺石塔,其斗拱、柱头、翼角等各个仿木构件都刻得非常细致,这是当时建筑技术和雕刻水平的真实反映。

▲北碚塔坪寺石塔翼角及塔铃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荣昌经堂村斜塔塔身所刻八角亭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四、重庆古塔的保存情况

重庆地区建塔所用材料主要为石材、青砖,均属相对耐久性材料,但由于年代久远,自然和人为因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对它们有所损坏。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风雨侵蚀。除少数殿内供奉塔外,几乎所有塔都处在露天环境中。长年的雨水侵蚀、暴晒及风力的剥蚀破坏等,改变了岩石、砖块的内部结构特征,从而造成塔身表面裂纹、裂隙,抹灰脱落,铭文模糊甚至不可辩读,石刻内容模糊不清等现象。

二是雷电袭击。塔属于高层建筑,通常都高于周边建筑物、树木,极易成为雷电劈击的对象,一旦被雷击,塔身容易开裂。

三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重庆虽处于相对稳定的地质板块,在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破环性十分大的地震。但周边地区发生的烈度较强的地震对重庆古塔仍然有一定影响,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合川文峰塔塔刹歪闪,梁平天香塔出现裂缝、塔顶震歪等。其他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质沉降等,因为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时有发生,也会给包括古塔在内的文物带来一定危害。

四是生物破坏。由于环境潮湿,或人迹罕至,不少古塔外墙周围长满杂草、灌木、藓类植物等,植物根系对塔体有一定破坏作用,短时间内虽不显著,但日积月累,效果不容小觑。此外,微生物对塔的腐蚀,累积起来,其破坏作用也相当大。

五是年久失修。塔作为建筑物,年代一久总有破损。由于疏于管理或经费欠缺,经年累月得不到修缮,有些塔濒于倒塌,显得破败不堪。

六是人为损毁。历史上的人类战争、生产生活活动也会给一部分塔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塔门被拆卸,铭文砖、铺地石被撬走,塔身或塔内的佛像被捣毁,附属设施被拆除,甚至有的塔被全部毁掉。

七是不当修复。为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对一些已佚构件的臆断性修复。抑或为了外观的整洁、美观,随意粉刷白灰、粘贴瓷砖,又或对破损处的随意修补,大量使用不可逆的水泥材料等,都会对古塔的风貌造成一定的破坏,给人们对古塔的真实性认知带来困扰。

重庆现存古塔年代横亘南宋至民国,尤其是较早时期的塔,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地质环境自身的变化,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近年来,针对各塔存在的安全问题,各地文物部门陆续实施了一些文物保护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维修过古塔有20余座。针对不同情况与病害,维修中采取的技术手段各不相同。如合川文峰塔于2018年汶川大地震中塔刹被震歪,在维修中对其进行了纠偏扶正。荣昌河包报恩寺的塔基石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塔体开裂严重,维修中对基础进行灌浆加固,对塔身做埋设箍筋加固,对塔身裂缝使用环氧树脂和砂岩石粉调和成糊状的环氧树脂泥封堵,再用环氧树脂浆液注射,对较大的裂缝还使用德国砂浆进行修复。

▲合川文峰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奉节耀奎塔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文物利用是值得提倡的。古塔尤其是大型佛塔、风水塔,作为一方水土中具有强烈精神寄托的建筑物,在当地均被人们视为一个特殊的景观。有的地方文物、规划、旅游部门有良好的意愿,也做过有益的尝试,即依托古塔打造文化景观,吸引游客,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文化休闲场所。如江北区将文峰塔所在的塔子山打造为塔子山公园,文峰塔成为其中重要的景观之一。奉节以耀奎塔为依托,将奉节库区地面文物集中搬迁至该塔四周复建,形成夔州古城文化博览园,耀奎塔作为其中一处重要人文景观一并对游客开放。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刘继东 孙慧)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