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既下渝州,也过益州——1908年德国建筑学者巴蜀纪行(上)
既下渝州,也过益州——1908年德国建筑学者巴蜀纪行(上)
发布人:  2025-01-10

1908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后文简称“柏石曼”)不远万里,曾抵达了清朝末年的四川盆地。在他的影像记录中,这片古老土地上,既有典雅精致的古建筑,也有梯坎交错的古道,繁华与平实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为了记录这些罕见的画面,柏石曼带着考察团队,边走边拍照,清晰地记录了100多年前四川盆地及巴蜀地区的建筑和人文风貌。

 

初入四川盆地

早在1872年,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自陕西进入并考察四川盆地,他主要涉及山脉和矿产,并沿江而下,经过成都、泸州、重庆,后通过三峡离开四川盆地。30年后,另一位德国建筑学者,也抵达中国,在经过长达四年的准备后,也以相同的路径,进入四川盆地,试图通过地图、照片、图纸以及文字记录沿途见闻。

1908年7 月 22 日,柏石曼越过陕西边境抵达四川。首站朝天关,即今广元朝天区,再到广元,他被广元万寿宫的入口气派的大门所震撼,该大门由方石、砖块和陶瓷砌成。柏石曼细细参观了纪念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庙宇——皇泽寺,武则天以佛教支持者而闻名。他还记录,在城镇对面,河对岸的陡峭悬崖上,岩石上雕刻着一些雕像,年代可追溯到北魏至唐朝。在画廊前面,皇泽寺的轴线直指东边的城市,中央大厅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只有少数僧侣住在那里,部分建筑已沦为废墟。在主殿里,观世音菩萨与其他佛教圣人站在一起。

当然,柏石曼对于摩崖石刻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也前去考察了广元的千佛崖。

广元万寿宫大门

广元皇泽寺

皇泽寺摩崖石刻

广元千佛崖

广元千佛崖 佛龛

从广元出发,柏石曼乘船沿嘉陵江继续向下游到达了昭化。昭化城的地理位置似乎非常特殊,他绘制了一张地形图,包括地形和周围景观中所有相关的建筑。城市三面环河,北面城墙外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孔庙,旁边是文昌宫,两座庙都已破败不堪。河对岸的东南方向,一座白色的风水宝塔耸立在一座小山上。在更南边的另一座小山上,三座较小的宝塔正对着城市。地形、城市布局和各个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位置之间的关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他对宗教地理的这一方面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昭化县城手绘地图

昭化附近的一座五米高的香塔的草图

在梓潼,柏石曼再次根据地形分析了寺庙的位置和城市布局,他描述在传统的中国城市里发现了一座大型孔庙,旁边一定还有一座文昌王庙。孔子和文昌王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他们都与文学和学问有关。一座供奉考试之神的奎星塔位于两座有名的庙宇的东南方。再往东南方,在城墙外,通往河流的路上有一座供奉文昌王和奎星的合建门楼。

1908年7月 30日,在抵达绵阳前两天,柏石曼参观了位于梓潼附近七曲山上的文昌宫,这里是文昌王崇拜的重要场所。他在旁边发现了一座大型关帝庙。关帝和文昌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与文学有关,而文昌还与能力有关,而能力是科学和艺术上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柏石曼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访问,寺庙入口两侧各有一扇荣誉之门,上面刻有关于风景之美的铭文。周围长满了柏树林,其中包括一些非常古老的树木。柏石曼访问期间下雨了,他的同伴催促他赶往他们晚上的住处。尽管时间紧迫,柏石曼还是参观了这两座寺庙,并简要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他估计关帝像大约是真人的六倍,而且它是镀金的。

8月初,柏石曼到达绵阳。他在山西会馆里画了一只立在基座上的狮子。李白来自绵阳,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城外的河渡口,有一尊石牛雕像,石牛卧地,象征着抵御洪水。府河左岸有一座纪念两位诗人的庙宇。围墙里种满了竹子,因此只能看到建筑物的屋顶。

根据柏石曼的说法,唐代三位诗人李白、杜甫和韩愈成为当时的文学英雄,也称为“诗坛双雄”。此外,李白以酗酒著称,杜甫则以钓鱼闻名。

柏石曼绘制的绵阳附近三个村落平面图,他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寺庙和宝塔与人民居住区布局的关系上。 

绵阳附近一个村庄入口处一条小溪上的一座桥的草图

绵阳与德阳之间洛江附近的一座方石庙布局图

在绵阳与德阳之间罗江,柏石曼发现了一座奇特的庙。道教神祇魁星站在入口楼上,后面是考神和佛教护法神韦陀。第二座门楼上是战国时期的行政长官和工程师李冰的雕像,后面是佛教观音菩萨。佛像矗立在正厅中央,一边是老子,另一边是孔子。柏石曼把这种雕像排列作为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渗透的一个例子。

8月 5 日,柏石曼离开罗江城,从城门前往德阳。在罗江他参观了陕西会馆,在城外的田野里,柏石曼记录了水车等农业设施。

罗江乡村的水车

在罗江以南的白马关有一座庞统的庙宇,他是汉末(蜀汉)皇帝刘备的谋士。根据民间传说,这座庙宇就建在他被杀的地方。前往成都的旅客经过一座位于皇道茂密柏树林中的庙宇,这是进入大平原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整座庙宇,包括他的墓地,由切割的砂岩构成。即使是方形石柱也是用砂岩制成的,只有屋顶是木结构的。屋脊上装饰着色彩缤纷的动物和植物图案。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墓庙布局

柏石曼详细观察墓地的构成,半圆形前院设有戏台,左右各有入口。院子两边各有香炉。敞开的入口大厅前,两只石狮安放在基座上。第一内院周围住着僧侣。在第一座主殿里,庞统和宰相诸葛亮的雕像并排矗立着。两人都穿着绿丝衣服,上面装饰着凤凰图案。在右侧的第二座院子里,站着一匹白马,这是为了纪念和庞统一起被射死的刘备的白马。最后的主殿充分纪念了这位军事英雄。后面,在椭圆形的围墙空间中,砂岩墓的圆形土丘占据了中心。左右两边的露天亭子里站着一匹马和三名仆人。左边的马是棕色的,右边的是白色的。陵墓的圆柱形圆锥体和锥形屋顶由切割好的石头构成。庭院里长着古老的柏树。柏石曼指出,庙宇的椭圆形和圆形入口的特殊形状可能是指马蹄铁和庞统的英雄事迹的象征。

在德阳以南,另外一座庙也引起了柏石曼的关注,这是一座纪念唐高宗的庙宇,它嵌在一座有围墙的神圣树林中。

德阳南部的唐高宗纪念庙,关帝守卫着庙门

 

成都繁华迷人眼

8月初,柏石曼抵达四川的重要城市——成都,他与德国领事弗里茨·马克斯·魏斯(FritzMax Weiss,1877—1955)在德国领事馆待了近三个星期。期间,他在官衙门遇见了四川巡抚赵尔巽,还与他讨论水利工程和河流管理问题。

多年后,他研究了这座城墙城市的不规则布局,该城墙面积约为3.5 至 4 公里,有四个城门。城墙中心是皇家住所,西边是满族城。柏石曼分析了城墙内和周围的所有宗教和公共建筑。根据他的计算,该城约有 4 0 万 居民,柏石曼还是以关注建筑为主,即使在成都,他们没有拍下多少市井生活场景。

清代成都贡院“为国求贤”牌坊,保留了明蜀王府的风貌

杜甫的草堂寺是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群,约有一百名僧侣。杜甫在成都的草堂让柏石曼非常着迷,在他的草堂寺杜公祠中看到,杜甫的雕像与两位宋代诗人黄庭坚和陆游并列。柏石曼不清楚他们为何被尊为一伙。然而,他认为简单的经济原因可能发挥了作用,并建议进一步调查。他记录说,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然而,花园里的运河却还不到一百年。在池塘和溪流中,游客们喂食青鲤和乌龟。柏石曼在杜甫草堂附近,颇有雅兴,就在餐厅里喝了一些酒,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成都有一座纪念三国时期著名宰相诸葛亮的庙宇,根据伯石曼的说法,这是四川省的主要圣地,诸葛亮的头衔是武侯,这便是武侯庙的名字。除了诸葛亮,庙宇中还供奉着刘备、张飞将军和关羽将军,他们是结义兄弟。刘备的墓葬就位于同一院落中,这也是建造这座庙宇的原因。

然而,武侯祠的名字却源于他是著名的宰相。从城南门步行大约十五分钟即可到达武侯祠。一道长方形的白色墙壁将院落的三个部分围起来,院内有密密麻麻的树林。庙内所有的墙壁都是白色的,呈现出深色桁架结构。在第一院,侧面的走廊里竖立着五十多个真人大小的英雄朋友的雕像。院子尽头的大厅供奉刘备。他站在中间,儿子站在左边。再往左边,在一个单独的小殿里,矗立着关羽的雕像,右边是张飞的雕像。两边的最后一个隔间里放着鼓和钟。后面是封闭的庭院,最后一个大厅供奉诸葛亮。

当柏石曼参观武侯祠时,三位书生刚刚举行了感恩庆典。祭司们唱歌、朗诵、演奏乐器、焚香、供酒并做了其他祭品。三位书生(编审者按:柏石曼可能理解有误,因为中国的科举制,终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8年的他是不可能见到科举毕业生举行感恩庆典仪式的)叩头。从最后一层庭院向西走,后面是一座荷花池和一座花园。池塘旁边有一座铺着稻草的八角形露天亭子,石桌上放着棋盘,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建筑,柏石曼没有拍下照片,只是画下了布局图。

武侯祠的手绘布局图

柏石曼在道教青羊宫为八角形的保卦亭拍摄了一张照片。青羊宫殿是成都最古老的道教寺庙。亭子的方形底座上方是圆形亭子,象征着方地和圆天。石亭子的柱子上缠绕着龙的图案。在庭院里,他记录了一只石狮在基座上,头上长着奇怪的耳朵。寺庙南面是武侯祠,西面是杜甫草堂,是著名的“十方丛林”的附属建筑。

青羊宫灵官殿剖面图 

青羊宫八角八卦亭

青羊宫寺庙门口的石狮子

在成都的时间相对较长,期间,柏石曼还参观了位于城市北部的供奉文殊菩萨的佛教文殊院。

文殊院入口庭院

文殊院藏宝楼

自灌县到峨眉山、乐山

1908年8月29日,柏石曼一行离开成都前往灌县,即今天的都江堰市。他乘坐轿子旅行,在日记中描述了那里的风景,当时水稻刚刚开始收割。土路和小径沿着运河和溪流。在路上,他看到许多祭祀土地公的祭坛和神庙。许多家族庙宇和坟墓远离道路,有围墙,掩映在茂密的植被后面。柏石曼去灌县,自然是要考察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

都江堰灌溉远眺,右侧是山坡上的二王庙,中间是横跨河流的悬索桥

都江堰上的安澜吊桥

都江堰吊桥桥头

众所周知,都江堰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是该地区肥沃农田的功臣。柏石曼一行在城里住在伏龙观,这座城市显得非常安静,几乎没有商业活动。伏龙观自然与技术相结合的美感让柏石曼不知所措。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

这与我们西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用酒吧、俱乐部和类似的建筑来破坏大自然的美好,这些建筑只用于外部消遣、体育娱乐和身体愉悦。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多么令人赞同,他们利用该地区和特殊地点的内在力量之美将隐藏在那里的神灵人格化,并再次将这些地方指定为他们的家,作为礼拜场所,用于祈祷、恩典和善意。

伏龙观坐落在河边,李冰雕像坐在台上的主殿里,第二个庭院面向河流的地方,有一座单独的殿堂,供奉着大禹,前院的入口向左和向右开,二进院之间的入口门楼有两层,入口上方立着“神威之神”。二楼门后是戏台。人们用主庭院种菜。柏石曼在此记录下伏龙观和孔庙的历史影像。

都江堰伏龙观正殿 

都江堰伏龙观李冰像

都江堰孔庙主殿

然而,柏石曼在都江堰的主要工作是在二王庙,传说二王是李冰的儿子,他父亲死后继续从事水利工作(编审者按:柏石曼理解有误,二王庙,是祭祀或纪念李冰父子二人的庙宇)。柏石曼花了好几天时间记录寺庙,他有机会观察宗教生活。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朝拜,在主殿二王雕像前的长桌上摆放面包、水果、肉类和其他菜肴。牧师敲响钟声,为食物祝圣。然后朝圣者再次将食物带走。他把二王庙从入口到照壁再到正殿都认真拍了一遍,在其后期出版的《中国建筑和景观》中,直接上了六张照片。

都江堰二王庙入口

都江堰二王庙庭院照壁

都江堰二王庙前庭

 都江堰二王庙中庭

都江堰二王庙正殿和香塔

都江堰二王庙正殿

随后,柏石曼从都江堰前往附近的青城山,这里是道教的中心,被称为“十大洞天”中的第五个洞天。9月11日,他乘轿子抵达青城山山脚,在前往三清殿的路上,一路爬坡上坎。途中,他经过朝阳洞。柏石曼在三清殿和天后殿拍摄了照片,但没有提供他的旅程和参访的详细记录。也许他的失望阻碍了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当他到达位于茂密森林中的三清殿时,这个地方似乎维护不善,状况很糟糕。这座寺庙建于四世纪,但建筑最后一次翻修是在19世纪60年代。

青城山石壁庙龛

青城山朝阳洞

青城山三清殿正殿

青城山天后殿

而从灌县出发,柏石曼向南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佛教圣地峨眉山。途中,他曾在大邑县附近短暂停留,期间,他还考察了附近的赵云墓。

大邑赵云墓手绘图纸

大邑以东,阴平山脚下,有赵云祠。赵云,三国时期一位勇敢的将军。该建筑群由两条平行的轴线组成:一条轴线上有寺庙和坟墓,另一条轴线上有花园中的一些建筑。墓葬所在的主体部分有一个圆形的尾院和一堵圆形的围墙,围墙也围住了入口庭院。前院的戏台与入口大厅相对。第一庭院的壁龛中供奉着土地官。从过渡大厅到第二庭院的两侧各有一组雕塑,由一匹马和两个仆人组成。主厅里坐着赵云的雕像,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两侧的画廊还展示了另外五十尊同伴的雕像,最后一个大厅里放着荣誉碑文,陵墓占据了最后的圆形空间。

在雅安,柏石曼去了金凤寺,并记录了寺里的一座宝塔和一些墓碑。柏石曼在雅河拍摄了更多照片,展示了一座桥梁和一座家族墓葬。

雅安金凤寺舍利塔

雅安某家族墓

雅安的拱形拱桥

雅安附近的一座牌坊

雅江上游

雅安是柏石曼此行最西端的目的地,从那里,他向东南方向前往佛教圣地峨眉山。柏石曼在山上待了三个星期。他参观的几乎所有佛教寺庙都提到了自然神、道教和其他民间信仰。在柏石曼看来,早在佛教占领峨眉山之前,峨眉山就已成为宗教中心。峨眉山的守护菩萨是普贤菩萨。他在每座寺庙里都发现了一尊普贤菩萨的雕像,这自然是供奉的主要雕像。

在位于山北坡的万年寺,柏石曼拍摄了其中一座大殿中的舍利塔。该寺是峨眉山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他在寺中看到了很多道教神像。

峨眉山万年寺舍利塔

峨眉山万年寺的三尊道教神像

在金顶寺,他拍摄了一些建筑外观的照片。这些建筑看起来正在维修,屋顶由木板制成,墙壁也用木板围起来。这些寺庙是为了容纳大量朝圣者而建造的。最高的山峰上有一间小房子,从那里到天空只有一步之遥。他在寺庙里拍摄了一位方丈的木乃伊和骑在大象上的普贤菩萨雕像,对于金顶寺前的三座铜塔,他也画了细致的图纸。

峨眉山金顶寺庙

峨眉山金顶云海

峨眉山金顶寺内高僧肉身像

峨眉山金顶寺内普贤像   

峨眉山金顶主殿前的铜塔

金顶寺大殿前的宝塔手绘图


备注:本文主要参考了柏斯曼生前的出版物以及今世学者的研究成果,撰写中利用了AI软件进行翻译,所有图片皆由柏石曼拍摄,行文多有疏漏,感谢林必忠先生指导,此后希望得到更多研究者予以斧正,研究成果近期还将以展览进行呈现。此文参考文献罗列如下:

·Architektur- und Kulturstudien in China, 1910;

·Beobachtungen über Wassernutzung in China, Berlin, 1913;

·Anlage chinesischer Städte,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Ostasienkunde, Berlin, 1924;

·Chinesische Architektur. Bände, Berlin, 1925. Wasmuth Verlag Berlin;

·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 Eine Reise durch zwölf Provinzen. 2. Aufl. Berlin, 1926. Wasmuth Verlag;

·Chinesische Baukeramik, Berlin 1927;

·Chinesische Pagoden: erster Teil, Berlin, Leipzig: de Gruyter Verlag, 1931;

·Das neue China: Einweihungsfeier des neuen Hauses und Eröffnung der Schausammlung; nach einem Vortrag im China-Institut am 15. Juni 1936;

·A Grammar of Chinese Lattice, gemeinsam mit Daniel Sheets Dye, 1938;

(感谢旅德学者牛佳良对此文的帮助)

图文:张真飞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