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圣灵昭假开文运 黔地自古生俊杰——黔江文管所藏清《圣像灵显记》木匾鉴赏
圣灵昭假开文运 黔地自古生俊杰——黔江文管所藏清《圣像灵显记》木匾鉴赏
发布人:  2024-10-29

清《圣像灵显记》木匾,现藏于重庆市黔江区文物管理所,匾呈长方形,褐色,通长147厘米、通宽46厘米、边框厚3.2厘米,由墨香书院山长刘伯纯撰文,住院受业程翔云谨书。墨香书院原在黔江县(现黔江区)署北寨子顶新文庙所在地,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现无存,仅留下此匾。此匾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保存完好,楷书阴刻,刻技精湛,功力深厚,文字工整隽秀,全文46行共679字。近日,作者对该匾进行了文字整理及校注,并形成以下文字,与读者分享。因作者水平有限,对文章的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透彻,欢迎有识之士阅读,并提出宝贵见地。

图片

《圣像灵显记》木匾

 

一、释文与点校

圣像灵显记 墨香书院山长刘屏之[1]撰

光绪丁酉[2]春,愚应邑侯笏珊[3]先生聘忝兹[4]讲席,遂诹二月望日[5]之吉,送学来院[6],礼成,就东壁延坐。侯忽询愚曰:圣庙[7]塑像由来旧乎?愚曰:遵例题主无像。侯曰:像也,子未悉乎?愚曰:固悉之向无像。语次,庄君六坡[8]入座。侯转讯如前。六坡亦曰:木主[9]非像也。同座佥[10]曰:非像也。侯瞿瞿[11]有间,若甚惊诧。然者徐而曰:有是乎?何余所见者俨然像耶?叩其状,则曰:余月初,圣庙丁祭[12],初献[13]登堂,即仰见圣像巍然上坐,时以拜跪维谨,未遑谛视,降阶复位。因忆孔丛子[14]载圣表甚悉。自亚献终献,以至饮福受胙[15],皆留心觇之。惜面容为帐所掩,惟两旁青须极黑,下垂胸际,而全身藻火[16],山龙[17]金光焕采,犹髣髴[18]在心目间焉。不有今日,终身以黔为塑像矣。庸知乡所见者之为灵显之像乎?同座闻之,兢相羡叹,曰:是公之精诚所感也,是黔之文运当昌也。

愚意,二说固然抑犹未尽。昔者尧羹舜墙[19],空存想象,文琴旦梦,俨接音容。然非以先师之神明,何能晤往圣于琴梦?侯之感召有自来已,朝廷设科取士,而名卿大儒辈出其间,故即科名之盛,可觇文运之隆。

然自汉以来,祝公五经扫地[20],无足道矣。其后若李林甫[21]、卢杞[22]、黄巢[23]、冯道[24]、王安石[25]、蔡京[26]、秦桧[27]、严嵩[28]、温体仁[29]等辈,何尝非由科第出身者,而奸邪误国,悖逆乱常,皆吾道之贼也,先师何取焉?

当兹兆者意,必有非常特达之士,若吾乡柳庄敏[30]、范长生[31],子明[32]魁梧,方升[33]胆略,勉庵[34]纯儒,合诸先正,体备一人而峥嵘杰出,行将掇巍[35],科登显仕,为理学为名臣,翘然挺山泽之灵,而洗方隅之陋也。此则先师之灵佑所期乎?夫事必有先,功必有时。吾邑串底一款利溥,而长向拟征集,助公议,久莫决。侯至,是倡作宾兴[36],询谋佥同[37],事不劳而功,易集士众,忻忻各有乘风破浪之意。而圣灵昭假[38],即于斯焉,应之良非偶然。特念我侯培植之意,先师降格之灵,䜣合[39]甚微,而消息甚大,近在身心,远在家国,处则学问,达则经纶,岂区区为科名佳兆哉?屏[40]故谨备述之,藉思自励,并以励吾同在院者。

住院受业[41]程翔云谨书。

二、鉴赏

(一)内容介绍:该文主要介绍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刘伯纯应知县张桂林先生聘请做墨香书院的老师,于是约好二月十五吉日到书院商议。这天,书院师生和知县一起在圣庙丁祭,祭礼结束后,张桂林送书院的师生们回书院肄业,与刘伯纯在神前交拜毕,承款留午宴,在书院东壁坐下,张桂林问刘伯纯圣庙塑像之事,并从圣庙丁祭、初献登堂,亚献终献,以至饮福受胙,以及塑像因面容被帷帐所掩,惟两旁青须极黑,下垂胸际,而全身着火焰形图案的官服,上面山龙金光焕采,把自己所见说得活灵活现,称之为圣像显灵[42]。

在该文中,刘伯纯引经据典,从尧羹舜墙、文琴旦梦、科举取士,谈到邑地文运昌隆。列举祝钦明、李林甫、卢杞、黄巢、冯道、王安石、蔡京、秦桧、严嵩、温体仁等唐宋以来的名臣宰相,虽科第出身,然而却五经扫地,奸邪误国,悖逆乱常。而以圣像显灵为预兆,邑地必有非常特达之士出现,如柳敏、范长生、秦子明、李方升、汤学尹,虽科登显仕,但不以科名为佳兆,而以家国为天下,成为一代贤人。这正是先师的在天之灵保佑所期待的。

最后,刘伯纯交代了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自励并激励同在墨香书院的师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愿望。

(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该文采用记事体散文进行叙事,按照时间先后描写,引经据典,看似作者随口道来,实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作者的感情。文章开头“光绪丁酉春,愚应邑侯笏珊先生聘忝兹讲席,遂诹二月望日之吉,送学来院,礼成,就东壁延坐。”先交代时间、人物、地点、事由,然后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直奔主题,“侯忽询愚曰:圣庙塑像由来旧乎?愚曰:遵例题主无像。侯曰:像也,子未悉乎?……”一问一答,通俗易懂,把事情记叙清楚,由事而引发议论。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表达见解。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其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作者运用这种写法,看似随意而为,实则就是有意激励在学之士,以家国为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和对后辈的期望。

(三)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该匾文作者除了托物言志、抒发感情外,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一,从文章标题“圣像灵显记  墨香书院山长刘屏之撰”证明,刘伯纯曾担任过墨香书院山长[43]。“光绪丁酉春,愚应邑侯笏珊先生聘忝兹讲席”,可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张桂林应兼职为墨香书院山长[44],时任三台书院山长的刘伯纯受聘主讲墨香书院。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墨香书院山长存在临时由知县或三台书院山长兼职的可能。

第二、圣庙与墨香书院有一段相关历史。黔江县(今黔江区)圣庙明洪武十四年(1381)建于城内,永乐间徙于县之东北山上。清光绪年间曾一度迁移至署北文庙所在地,也就是墨香书院所在地署北寨子顶,后因“庙难成功禀准移归故庙”(原圣庙)“酌将(文庙)屋基改作书院”,即墨香书院[45]。

第三,从张桂林描述的看到圣像灵显的全过程可见,古代圣庙祠祀祭祀流程,仪注复杂,仅献酒就需献酒三次,第一次献酒称“初献”、第二次献酒称“亚献”,第三次献酒称“终献”。行“终献”礼结束,行饮福受胙之礼,这是圣庙祭祀孔子的第六道程序祭祀仪式,程序也十分复杂,需经过通赞生赞唱“饮福受胙”,“诣受福胙位”,“饮福酒”,“受胙”等等[46],反映了清代黔江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

第四,文中把祝钦明、李林甫、卢杞、黄巢、冯道、王安石、蔡京、秦桧、严嵩、温体仁等辈,因科举取士而成就,全都说成是奸邪误国,悖逆乱常,“皆吾道之贼也”,全盘否认,一竿子打死,可见当时作者所处的角度和立场完全不同,今天看来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也值得深入研究。

第五,文中提及的柳敏、范长生都是土生土长的黔江人,还有魁梧的秦子明,有胆略的李方升,以及纯儒的汤学尹,虽也是科举取士,但都是前代贤明之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值得后世敬仰、学习、仿效。

第六,文中“丁酉”“丁祭”“望日”“藻火”“山龙”“宾兴”“尧羹舜墙”“五经扫地”等等文字背后都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深入了解、研究。

三、结语

墨香书院作为黔江官学的存在,一直都是来源于已有的纸质文献资料,如清光绪《黔江县志》,该木匾作为墨香书院现存唯一的实物资料,也是文献资料,是研究清代黔江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以及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从匾文可见,黔江自古都是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地方,除了前面提到的范长生父子、秦子明、儒林三汤等前代贤人,清乾隆十九年始创的三台书院,在办学200多年间,也培育了大批仁人志士,有著名诗人陈景星、内阁中书陈其杓、国子监典簿刘从之、新学先驱李滋然、川省解元龙辉廷等,他们秉持“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在经学、理学、舆学、医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颇有建树,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1] 刘屏之:即刘伯纯,字屏之,黔江人,禀贡,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墨香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三台书院山长。

[2] 光绪丁酉:即光绪二十三年(1897)。

[3] 笏珊:即张桂林(1851-1911),字笏珊,山西平遥人,晚清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三年(1897),始署理黔江知县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代理三台书院山长。著有《笏珊年谱》等。

[4] 忝:tiǎn,有愧于,用作谦辞。

[5] 二月望日: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二月小,故为二月十五。

[6] 送学来院:这一天,是书院和知县一起在圣庙丁祭,祭礼结束后,知县张桂林送书院的师生们回书院。

[7] 圣庙:圣庙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十四年(1381)建于城内,永乐间千户孙文徙于县之东北山上。

[8] 庄君六坡:庄六坡,光绪年间黔江县衙刑房附职,修建墨香书院时,李鹄臣、庄六坡二人负责经工,辛卯年(1891)主体基本完工,又集资后由庄六坡负责组织装修,三个月后工毕。

[9] 木主:木制的社神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

[10] 佥:qiān,副词表示主语所指的人、事物都具有某一动作或性状。可译为“都”。

[11] 瞿瞿:qú qú 释义为 1.惊视不安貌。2.眼目转动求索貌。3.勤谨貌。

[12] 丁祭: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

[13] 初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一次献酒称“初献”,第二次献酒称“亚献”,第二次献酒称“终献”。

[14] 孔丛子:书籍,共三卷,二十一篇,旧题孔鲋撰。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孔鲋)等人的言行。

[15] 饮福受胙:祭祀仪式。文庙祭祀孔子的第六道程序。饮福,饮福酒;胙,是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肉。

[16] 藻火:1.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等差标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图纹。2.借指官服。

[17] 山龙:指绣有山、龙图案的衮服、官服。

[18] 髣髴:同仿佛,意思是隐约,依稀;约略的形迹;好像,相似于。

[19] 尧羹舜墙:尧舜,传说中的五帝之二。尧去世前主动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仰慕尧,尧去世三年后,舜饮食起居仍然处处想到他。见尧于羹,见尧于墙,形容思慕到了极点。

[20] 祝公五经扫地:祝公即祝钦明,唐朝时期宰相、学者。五经:借指文人。意思是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出自《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21]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22] 卢杞:唐朝宰相、奸臣。

[23] 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政权开国皇帝。

[24] 冯道:五代宰相。

[25] 王安石: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26] 蔡京:北宋宰相、书法家。

[27] 秦桧:南宋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

[28] 严嵩:明代内阁首辅、权臣、书法家。

[29] 温体仁:明朝末年大臣,崇祯年间的内阁首辅之一。

[30] 柳庄敏:柳敏,汉孝廉,时丹兴(今黔江)人。《隶释》八:故孝廉柳君,讳敏,字愚卿。清光绪《黔江县志》卷四·人物·名贤:汉孝廉柳敏,历五官功曹宕渠令。卷五·地域·金石有碑记载。

[31] 范长生(218—318),字符寿,别号蜀才,一名延久,又名九重,黔江人。“善天文,有术数”,博学多能,长于经学、易学,是天师道领袖,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著《道德经注》《蜀才易注》十卷。晚年为成汉帝国丞相。道家尊为“蜀之八仙”之一,在青城山设专祠,尊崇为“长生大帝”。其子范贲(?—349),成汉帝国丞相、末代皇帝。从小随父深研经学。曾任大成丞相16年之后,又称帝3年。范氏父子在经学特别是易学的研究对三台书院士子的学术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黔江经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清光绪《黔江县志》卷四·人物·名贤有详细记载。

[32] 子明:宋,秦世章,字子明  黔江人,魁梧,喜攻伐,为左藏库副使、东南第八将。清光绪《黔江县志》卷四·人物·名贤有详细记载。

[33] 方升:李方升,黔江人,家贫,父母殁,治丧无力,遂夫妇质身营葬,有胆气,臂力过人。清光绪《黔江县志》卷四·人物·孝友有详细记载。

[34] 勉庵:汤学尹,举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淹贯经史,晚年时辞官归里,继承父志,并取学斋名为“勉庵”,士子们称他为“勉庵先生”。其父汤琼,一代名儒,浙江嘉兴秀水人,明末清初,流寓黔江,有感于黔江官学破败之囧,便在城后的山脚购置一小块土地,建起几间简陋的书社,设馆教学,黔城学子大都归其门下。其子汤忠恕,博极群书,尤精易学,也承塾馆祖业,誉为一邑师表。汤氏祖孙三代被黔江人并称“儒林三汤”。在黔江第一座官学书院——三台书院建立之前,汤氏学馆是黔江城最重要的修学之所,对黔江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清光绪《黔江县志》卷四·人物·文学有详细记载。

[35] 掇巍:掇duō,指的是推举有才干的人才。

[36] 宾兴: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

[37] 询谋佥同:佥 qiān ,意思指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38] 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39] 䜣合:䜣“xīn”,同“欣”,喜也。词:天地䜣合。

[40] 屏:刘屏之谦称。

[41] 受业:1.从师学习。指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2.弟子对老师亦自称受业。

[42] 所述即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月初八日黔江圣庙丁祭的事情,张桂林在《笏珊年谱》也有详细记载:初八日,圣庙丁祭。于初献时,见满龛坐一金神,着衮龙如王者,圣容虽为帘掩,而右边长须一绺由帘罅露出,其黑如漆。下堂暗忖,像遮帘内,当为致虔之意,而左右配享,何反尽为神牌?因思欲一瞻圣貌。亚献再上,帘掩如前。端坐者固俨然也。终行三献,仍未少移。祭毕散班,殊未介意。嗣送诸生墨香书院肄业,与山长刘伯纯屏之在神前交拜毕,承款留午宴。余从容曰,前任衮兄,禀移圣庙此处,改作书院,另立神牌,故将神像归复旧位。然像如此其伟,当日何以能移?山长曰,其处亦牌,并未塑像。余曰,然则牌系满金乎?曰,亦非。金字蓝身,与此无异。余凝神定省,始涣然于平生所睹金像,固未有若斯之焕发者也。第非此日揭明,则将终身以为黔江圣人为塑像矣。尧羹舜墙,至圣亲见洋洋,如在,不信然乎?筵间,(刘伯纯)山长为赋七律云『新晴天气薄寒时,视学来瞻筏茷旗。云路广培桃李荫,泮宫乐赋藻芹诗。为霖旧约孚神契。奏假精诚觐圣仪。文教蒸蒸期日上,去思合竖两侯碑。』又『光风霁月古须眉,座领清谈匪所思。昔日郎官今日宰,众人父母学人师。清如赵忭澄无滓。慈似刘宽俗挽漓。藉寇情殷天若许,永教黔首慰心期。』此外诸生题咏尚多,不概赘焉。是日会归,余为之隶楹联云『于者边燕处群居,蛾术时勤鹏养翼;愿常此蛟腾凤起,鹿鸣式宴雁题名。』

[43] 据三台书院有关史料记载,刘伯纯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墨香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三台书院山长。

[44] 张桂林当时是代理知县,因墨香书院山长陈毓芝(字瑞五)因病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初八请假回家,张桂林则兼其职。随后请赵云帆任山长,九月初九,赵云帆将出任宜宾教谕,张桂林再兼院职。张桂林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代理三台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仍兼职为墨香书院山长。

[45] 清光绪《黔江县志》卷三·学校·书院:墨香书院在署北寨子顶,光绪六年,邑举人陈其杓等禀移圣庙於此。十五年知县张九章以庙难成功禀准移归故庙。酌将屋基改作书院。志补张公墨香书院记:墨香书院,署北寨子顶新文庙屋基也。

[46] 此祭祀习俗在清光绪《黔江县志》卷二·规建·祠祀中也有详细记载。

文稿:宋发芳 庞孟华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