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书推荐丨《重庆碉楼》
新书推荐丨《重庆碉楼》
发布人:  2024-08-27

基本信息:《重庆碉楼》

主编:孙 慧 白九江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第1版

定价:168.00

ISBN:978-7-229-17266-4

内容简介:

碉楼建筑是中国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类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冉駹夷居住的“邛笼”和考古出土的汉代望楼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存世的碉楼建筑已颇有几分类似。目前,碉楼建筑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江西、福建、广东五省市,包括川西北的藏羌民族聚居区、四川盆地中部—东南部与重庆大部地区、赣南—闽粤客家地区、闽南地区和广东五邑地区等几个集中分布区。这些地区的文化生态不同,碉楼形态迥异,但内在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共同构成了今天的中国碉楼建筑体系。

在多年的文物保护实践中,重庆地区的碉楼因为数量众多、分布较广,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于是有了《重庆碉楼》的写作计划。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全市基本建设工程文物调查和重庆历史建筑评选等工作数据,本书共收录了散布在全市31个区县的282处碉楼,但实际现存的数量应该比这个还多,确切的数据可能只能开展一次全市范围内碉楼建筑的专项普查才能确知。从建筑形态上看,重庆地区的碉楼与四川盆地中部—东南部地区碉楼相似度最高,又因为地缘的关系,所以经常被学界放在一个区块讨论。就重庆市内来看,碉楼的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现象,而且地域分布特征比较明显,这都是一望而知的表象,其中细微之处的差异和背后的自然、历史、人文背景,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重庆碉楼》一书主体部分共分为8章,从碉楼的起源、分布、研究现状切入,分析了重庆地区碉楼的地域分布、时代特征以及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建筑材质、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的三种分类法,介绍了目前保护利用的现状。核心部分在第4—7章,分别从碉楼的建筑形态特征、区域性特征、源流及历史文化背景展开研究,这是着眼重庆地区碉楼的本身特征(空间、平面、立面、地域等方面),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去探寻产生这一系列特征的因素。最后以涪陵区的碉楼群作为一种特殊存在进行个案研究,选择这个区域是因为该地区碉楼分布集中,主要在长江以南、乌江以西的山区,而且碉楼建筑数量多,除已登录为文物和历史建筑的碉楼外,还有为数不少散在乡间的碉楼,且造型多样又独特。

重庆碉楼作为特定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下一种建筑类型,见证了巴渝乡村社会历史变迁,是今天重新解读过去的“活化石”。即使今天已丧失防御功能,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和传统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及艺术的实物载体,仍是一种相对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研究它是为了研究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历史文化,地域传统建筑作为区域历史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继续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本书作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第二本,重庆值得我们研究的地域传统建筑还有很多,为此我们深知肩负重任,应该加快进度,争取更多的成果出版。

目录: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