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急 迁址南温泉
北伐战争结束后,随着“五院”成立,国民政府宣布进入训政时期。为配合训政时期对人才的需要,中国国民党于1927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负责党政干部的教育训练。1929年6月,国民党中央第19次常会决议,改中央党务学校为中央政治学校,使之成为“中国国民党所创办为养成三民主义政治人材的学校”。学校前期校址在南京,“教育之主要目的,为配合党的训政工作,培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干部人才”。①该校初设政治、财政、地方自治、社会经济四系,后来又增设教育和外交等系。②
从一开始起,这所国立学校就被视为中国公务员的唯一摇篮,学生大多一经毕业,就派任为作为县政实验的县长与各级官员,所以报考者趋之若鹜。从功能上讲,它类似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党校。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杭州、南京战况激烈。1937年10月,中央政治学校奉命西迁,选定重庆小温泉为校址,从川军将领唐式遵手中租得地产,即在此建校复课。
中央政治学校校刊(杨耀健供图)
1939年1月,新校舍落成,全校师生迁入。l941年扩大范围,成立大学部、专修部、公务人员训练部等,进入全盛时代。沿南温泉五里花溪河,从小温泉到仙女洞,全部划入学校范围,虎啸口上的百鹤林还设立了研究部。中央政治学校是抗战时期内迁学校规模最大的一所。
按照惯例,全国各类军政院校的校长都由蒋介石兼任,对于这所重点院校,蒋介石照样兼任校长。陈果夫、张道藩、程天放先后任该校教育长。中央政治学校迁渝后,将科系调整为法政、经济、外交、新闻、地政五系,尔后又成立新闻事业专修班、新闻专修科、地政专修科、会计专修科、统计专修科、语文专修科。大学部学制四年,专科部学制两年。
由于中央政治学校的党校性质,学生必须加入国民党。学生食宿免费,并发给制服和被褥。
学校以传统儒家理念育人,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八德。校内的一幢建筑,特意命名为“八德堂”。学校图书馆除收藏与学业有关的专科书籍外,还有不少国学方面的藏书,如《论语》《史记》《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古文观止》,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蒋介石还亲自推荐了《曾国藩家书》。
往事如烟 时过境迁
中央政治学校校址小温泉,位于花溪河畔,溪内可泛舟,春来柳树垂枝,蛙叫蝉鸣。背靠建文峰,层峦叠嶂,茂竹修林,奇花异草层出不穷。教育长陈果夫特意在花溪河畔建起西式平房一幢,供蒋介石办公及休息之用,称为校长官邸。
校长蒋介石平日不到校,但有两个活动他必到场,一是新生入学,二是应届学生毕业,他必来小温泉校区训话,并在此小住。蒋介石的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也在小温泉办公,与校长官邸一同划为特别警戒区,连中政校的师生也不准擅自进入。侍从室第三处主管军政人事大权,是个权倾朝野的重要部门,由陈果夫担任处长,他因此成为国民党内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
每届新生入学,蒋介石要来训话,无非是勉励一番。每届学生毕业,蒋介石则到场点名,并注视被点名者,点点头。学生鞠躬。教育长代他向学生颁发文凭,内有他的签名(印刷复制)。学生还可获得一张他的八寸大照片。
1943年,蒋介石在中央政治学校视察。(杨耀健供图)
有时蒋介石也来此主持“总理纪念周”,宣讲时事。“总理纪念周”是国民党政治仪式的集中反映。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决议,要求各级党部及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各军队均应于每星期举行一次“纪念周”,一般在星期一。蒋介石到中央政治学校主持“总理纪念周”,全校师生参加。由他带头诵读孙中山遗嘱,师生跟着诵读,然后由他报告一周来的政治、军事或国际消息。
1944年,中政校“总理纪念周”。(杨耀健供图)
南温泉是重庆有名的旅游胜地,温泉游泳池可戏水,建文峰上可观云雾。所以蒋介石时多次在此举行外交活动,驻重庆的英、美、苏等国使节,常被邀请来消夏或度假,宴饮均在小温泉校区。
1940年3月8日这天,日本飞机多架突来轰炸中政校,一枚炸弹命中蒋介石的专用防空洞,惟因岩层坚固,洞中安然无恙。另一枚炸弹落在校办公室前的空地,这枚500磅的大炸弹一着地,一声巨响震动了整个校园,地面被炸出一个大坑。事后,陈果夫叫人将此弹坑辟为一个小水池,还栽种了一些花木在池旁,命名为“三八园”,亲题匾额悬挂于园门之上。
有教无类 各奔前程
中政校虽然包食宿,但战时物力艰难,伙食并不好。学生回忆,主食为平价格米,每周才打一次“牙祭”。有一年蒋介石来主持毕业典礼,散会后他到花园散步,学生们群集园门口围观。蒋介石步上图书馆台阶,回首向学生点头微笑,忽然问新任教育长张道藩:“怎么这些学生仔这样矮呀?”张道藩慌忙答道:“因为校长站得高,学生们在下面,看起来他们就显得矮了。”蒋介石听完,含笑而去。在场教职工均佩服张道藩机灵。
蒋介石身边的文职人员,皆由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的陈果夫、张道藩,从成绩突出的学生中挑选,经过考察,毕业后推荐给蒋介石。中政校毕业生肖乃华、肖自诚、曹圣芬、周策纵等人,都是被选拔推荐进入委员长侍从室工作的,所以蒋介石比较偏爱中政校的学生。重庆《中央日报》总编辑王抡楦、著名作家查良镛(金庸),也是该校学生。
抗战时期的花溪河 (杨耀健供图)
1941年,一位名叫马鹤凌的青年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另一位名叫秦厚修女生亦同期考入。他们都是湖南老乡,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感情,1944年8月在重庆喜结连理。同年10月,大后方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新婚燕尔的马鹤凌应征从军,博得前程。他们的一个儿子名叫马英九,后来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地区领导人。
旧貌新颜 重受关注
1946年5月,中央政治学校迁回南京,校址交还地方。随后,重庆建国新闻专科学校、南温泉新闻专科学校以此为校址,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原《重庆日报》总编辑王镛,就是该校学生。
新中国建立后,几经变迁,小温泉校长官邸改为小泉宾馆,辟为旅游区,内有温泉游泳池多个,春夏间游人如织。蒋介石旧居前原栽有美国人士赠送的雪松一株,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图书馆、八德堂经过维修,保存完好。
中政校同学回忆录《小泉云谊》(杨耀健供图)
小温泉属于抗战遗址,挂牌保护。但由于近年小泉宾馆不对外开放,游客难以进入,多不了解它的过去。随着2023年4月马英九前来重庆访问该校,追思其父母,中央政治学校旧址重新被提及,为海峡两岸民众所关注。
注释:
①《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国民党中央第19次常会决议》,荣孟源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出版。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出版。
图文:杨耀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