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邹后曦“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邹后曦“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发布人:  2016-07-14

“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邹后曦

2016年6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是重庆直辖19周年的纪念日。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向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会代表和媒体朋友们致以我们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是伴随重庆直辖,三峡文物保护全面启动而诞生的一支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队伍。为了实现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和均衡发展, 2012年增加信息咨询职能,在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基础上发展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目前,已初步实现了田野考古、建筑遗产保护、文物标本管理、科技保护修复、信息咨询培训“五位一体”的业务覆盖。整合区域文物资源,开展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传承历史文脉,是我院既定的发展目标。

手工业考古作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伴随着考古学的发生和发展,其理论方法的探讨,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重庆有着丰厚的近现代工业和古代手工业遗产资源。我们院成立以来,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手工业考古的田野考古、综合研究和保护规划工作。

大规模三峡文物保护开展以来,在忠县中坝、云阳云安盐场遗址率先开展了国内多家考古机构参与,多种自然科技手段应用的盐业考古,取得了史前和历史时期盐业考古的重大成果。近年来,我院参与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三峡古代制盐遗物与遗迹功能研究,在三峡地区、乌江流域和渝西地区开展了多项专题调查,先后两次对彭水县郁山镇古代及近现代盐业遗址进行发掘,首次发现了文献记载“泼炉印灶”的工艺实例,拓展了盐业考古的研究视野。在古代冶锌考古方面,我院开展了大范围的专题调查和重点发掘,基本理清了三峡及渝东南地区冶锌业的发展脉络、冶炼技术、产品流通等重要问题,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古代冶锌考古的空白。此外,我院还开展了一些冶铁、陶瓷手工业方面的工作。最近,我院又组织开展了古代火药制造相关的硝盐采集、加工的考古调查,进一步拓展了手工业考古的领域。

我们认为,环境和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因素。西南地区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是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衍生的基础。通过古代手工业的视角,考察古代人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无疑是解密西南地区古代社会进程的一把钥匙。不仅于此,手工业考古的研究可能对于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古代手工业得到了西南地区考古同行不约而同的重视,积累了可谓丰硕的考古成果。将西南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交流总结已经取得的考古成果,开展理论探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推动工作、深化研究很有必要,且条件已经成熟。出于这样的初衷和目的,在2015年初西南考古协作会期间商定,2016年度以手工业考古为主题,在重庆举办本次研讨会。

结合我院在手工业考古多年来的实践,借此机会,我们也想就手工业考古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持续开展考古工作,厘清区域内与手工业考古相关的文物资源与文化内涵,为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推进理论体系建设,在考古实践的基础之上,加强理论探索与方法论研究,尽快建立满足手工业考古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三是重视学科交叉,充分吸纳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广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拓展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四是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考古资源,建立协作工作和研究机制,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做好西南地区手工业考古这个典型案例的研究,为覆盖范围更为广泛、更具普遍意义的“手工业考古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基础支撑。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在渝期间健康愉快!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