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考古所“2011年文化遗产月”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市考古所“2011年文化遗产月”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人:  2016-06-30

去年在全国首创“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的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今年的“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增添了不少亮点,从5月16日至6月18日陆续开展的11项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较之去年,形式有所创新,内容更加深入,效果卓著。  
本次宣传月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相关承办单位有: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相关协办单位有:合川钓鱼城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合川区文管所、渝北区文管所、渝中区文管所、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等。  
    5月16日,市考古所召开新闻通气会,向20多家媒体介绍了遗产月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同日中午12点,“文化遗产保护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答题系统在“重庆考古网”(www.cqkaogu.com)开通。正式拉开了“遗产月活动”的帷幕。

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本次文化遗产宣传月在九龙坡区巴国城正式启动。仪式由市文广局副局长程武彦主持,市文广局局长汪俊、区委书记彭智勇等先后发表讲话。
    市考古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市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在现场展开了咨询、展览、鉴宝、知识问答、微恐龙模型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数千市民热情参与。不少市民踊跃报名加入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表示愿为营造一个社会文化遗产共建、共管、共享的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走进钓鱼城 探索古战场之谜5月28日,50多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和媒体记者,走进钓鱼城考古工地,探索古战场之谜。在现场,市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介绍了考古工作人员对钓鱼城遗址长达八年的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工作及其成果,讲述了研究川渝地区宋末抗蒙山城对考古学、历史学、军事学、建筑学以及嘉陵江流域的水文、环境等多学科研究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接着,有专家透露了依据近年考古发现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比如原判断用来碾磨火药的“九口锅”遗址,有可能是晚唐时期的一处大型建筑遗址;“钓鱼台”前留有5个孔穴的巨石,民间说法是宋蒙之战时放置投石器的石坑,种种迹象表明,这极有可能是守城军民用于舂米的设施等等。袁东山说:“目前发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钓鱼城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当天烈日炎炎,现场的人们却激情洋溢。
  
走进龙兴镇  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5月29日,60多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和媒体记者,走进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龙兴古镇,感受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气息和人文景观特色。市考古所文物队队长刘继东组织大家重点参观了龙兴古镇的几处重要文物,向他们介绍古镇历史、民俗,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建筑有关术语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在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藏宫里,专业人员现场演示了龙藏宫戏楼的现状实测工作,志愿者纷纷动手参与,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走进重师校园  发动青年志愿者5月30日,细雨纷纷,“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主教学楼??——弘德楼进行。在弘德楼凯撒大厅(学术报告厅)里,市考古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白九江为学院师生发表了题目为“文化遗产与城市景观”的精彩演讲,并就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和利用等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在弘德楼的露天广场,摆成圆形的50块展板和一字排开的咨询台前,挤满了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年学子,他们看“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十年成果展”,读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资料,答文化遗产趣味知识题,填重庆市文化遗产志愿者申请表,在“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条幅上签名……
  
“有奖问答”沧州一教师获特等奖6月3日,现场抽奖活动在市考古所举行。在公证人员监督下,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幸军、市考古所所长邹后曦以及文化遗产爱好者代表等嘉宾,先后上台抽奖,共抽取出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一等奖2名、奖金各1500元;二等奖5名、 奖金各800元;三等奖25名、奖金各400元;纪念奖100名、各获精美纪念品一份。
  
本次“文化遗产保护有奖知识问答”活动采取网上答题的方式,共吸引了全国各地12个省市的4000余名群众的热情参与,也受到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遗产、人人参与,让群众在互动与乐趣中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增强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增加了群众自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了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和谐统一。
  
走进纱帽石  缅怀民间英雄6月4日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萧瑟的牛角沱嘉陵江边一块高13、宽11、厚约9米,其外观酷似中国古代官帽??——乌纱帽,故名为“纱帽石”的巨石旁,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汇集在那里,缅怀一位于400年前牺牲的民间英雄。市考古所所长助理林必忠向大家详尽介绍了纱帽石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纱帽石石壁刻有“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是为了纪念明代天启年间为平叛而战死重庆的英雄董尽伦。林必忠呼吁英雄的忠义精神应该得到后世的大力弘扬和传承,到场者深受感动。
  
第六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冒雨举行6月11日,是我国第六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在杨家坪步行街举行,数百市民冒雨参加,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仪式上,市政府公布了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授牌,向在“文化遗产保护有奖知识问答”活动中幸运获奖、本日来到现场的12名代表颁发了奖金。活动现场,市考古所展台前挤满了市民。他们向工作人员咨询文化遗产知识,询问志愿者招募程序,并希望今后多开展这类宣传活动,使更多市民加入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专家市民互动  对话遗产保护6月12日,“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在市考古所举行。“论坛”由市考古所所长邹后曦主持。应邀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主任李自治,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幸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刘豫川,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李世煜,市政协民族及宗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耀健,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教授邓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城市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张荣祥,重庆马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小说《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考古所研究员袁东山,副研究员白九江;参加论坛活动的还有市考古所副高以上专家和业务人员、媒体记者、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及考古从业人员共100多人,学术厅内座无虚席。
  
领导专家们先后在论坛上发表了专题演讲。在互动时间段,文化遗产爱好者和媒体记者向专家学者积极提问,交流心得,专家们热情作答,就相关问题与提问者进行沟通。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参观文物库房  普及考古知识6月18日,市考古所邀请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参观了文物库房内存放的部分发掘出土尚在进行资料整理和实施科技保护的青铜器、陶器、壁画等文物标本以及考古十年图片展。保管部主任方刚主持向观众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知识,并解答了参观者的提问。为保证文物安全,本次活动采取了相应的安保措施,参观者表示理解和支持。
传授拓片技能 培养儿童考古意识6月18日,巴蜀小学等10余所小学的近30名小朋友,在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幸军、市考古所所长邹后曦、巴蜀小学高级美术教师秦波和少年先锋报记者这些“大朋友”的陪伴下,来到市考古所参与学习拓片制作的活动。
活动由文保室主任杨小刚主持。专业人员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拓片的历史和意义,演示了拓片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引起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在实践环节,他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始铺纸、喷水、吸湿、拍实、上墨、锤拓,一步一步按照程序操作,有模有样,一丝不苟,每一个小朋友的拓片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得到专业人员、老师和家长们的称赞。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活动结束前,小朋友把他们手绘的一帧长卷图画“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赠送给了市考古所。
  
颁“文保”特别奖  启动志愿者活动6月18日,市考古所好戏连台,拓片活动刚一结束,紧接着举行“文物保护特别奖”颁奖仪式和“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幸军代表市文广局文物处在致辞中,积极评价广大志愿者们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并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作用,协助我市文物部门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获得“文物保护特别奖”的市民袁树先生,在发现文物被施工影响后,及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市考古所得知迅速采取措施,避免了文物遭到损坏。颁奖之后,志愿者代表在会上宣读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倡议书”;市考古所所长邹后曦宣布“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1年“文化遗产月”活动圆满结束了,然而这恰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的起点。遗产月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繁荣发展。(综稿)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