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修路发现汉墓,大渡口挖出全市第二大陶棺
修路发现汉墓,大渡口挖出全市第二大陶棺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2-06-08

汉代墓葬内,保存完好的陶棺。
 

考古人员正在介绍墓葬发掘情况。


  考古队判断应为东汉至六朝时期墓葬,墓内值钱物品被盗墓贼偷走,墓内尸骨全无。
  
  五月的一天,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村民在给自家葡萄园修便道时,意外地挖出了一座古代墓葬。市考古所和大渡口区文管所对这座墓葬进行了联合发掘,从中发现一口大型陶棺。这是我市主城地区出土的唯一陶棺,也是全国范围内保存较好、体型较大的陶棺。
  
  墓内有近20件陪葬品
  
  考古队对这座墓葬进行了详细勘察,从各方特征判断,应为东汉至六朝时期的砖室墓葬。
  
  墓室的前部为甬道,主要集中存放陪葬的陶俑制品,包括人俑和动物俑。目前发现人俑5件,均为立身像,其中有两件人俑的面部可以看到清楚的笑脸;目前发现的动物俑有狗俑和鸡俑。特别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只鸡俑,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其实那是一只“子母鸡”,即母鸡的背上还背着一只小鸡。
  
  工作人员介绍说,墓葬内现存有近20件陪葬品,主要为陶器。
  
  棺体保存完整,棺盖破碎
  
  这座汉代墓葬最大的发现,莫过于一口大型陶棺。陶棺呈长方体,长184厘米,宽47厘米,高56厘米。据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在重庆主城地区,汉代墓葬的发现已属少有,而在墓葬中能发现陶棺更为罕见。此次发现的陶棺,棺体大小在重庆地区仅次于涪陵平安村墓葬中出土的长193厘米的陶棺。在全国已出土的陶棺中,这口陶棺的体积也可以排在前列。
  
  考古人员介绍,发掘过程中,在陶棺的旁边发现了破碎的棺盖,目前棺盖正在修复过程中,预计不久即可复原完工。
  
  考古人员说,墓砖的花纹是典型的汉代特征,从墓葬样式和装修程度来看,这座墓葬的主人可能不是普通人。
  
  尸骨全无,墓主身份存疑
  
  据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该墓葬早期曾被盗掘,至今在墓葬后壁仍然可以见到那个较大的盗洞。盗贼进入墓室后,打碎了陶制棺盖,并将墓葬内部一些有价值的随葬品带走,造成墓葬的密闭性严重受损。而且由于重庆地区潮湿的天气,墓主人的骨骼和一些不易保存的东西,都已经腐烂消失了,因此无法判定墓主人到底是男是女,而且墓中没有发现任何有文字记载的随葬品,更加无从判定墓主人的身份。
  
  有意思的是,在陶棺的对面,有一个离地两厘米的台子。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位置,从发现时的残存痕迹来判断,原来应该有一口木棺,只不过早已腐朽无存了。因此,这座墓葬,同时也可以判定为一座合葬墓。
  
  大渡口区考古所所长李国洪说,在我市主城地区出土这样一座汉墓极为罕见,其大型陶棺也保存较为完整。这座墓葬,对于东汉时期,重庆地区的墓葬制度,社会习俗,经济文化及审美程度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2012年6月4日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page/3/2012-06-02/008/74071338579384609.pdf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