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WW/T 0128—2025《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这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6月1日开始施行。本文将基于过往的方案编制经验,对这一新标准进行初步的解读。
一、新标准发布是文物保护标准化不断提升的时代使命
作为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和行业规范的持续深化,对现有标准的整合与优化工作一直在积极推进。国家文物局最近发布了新版行业标准——WW/T 0128—2025《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以下简称《编制要求》,它取代了2007年至2010年间发布的六项针对单一材质的旧标准(例如WW/T 0007—2007《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25—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等)。新标准的目的是通过统一编制要求,增强保护修复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从而促进文物保护行业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
二、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一)初创阶段(2007-2010)
在初创阶段这一时期,标准主要集中在基础操作规范上,例如早期发布的WW/T 0007—2007《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和WW/T 0025—2010《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等。这些规范初步建立了保护修复流程的框架,并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然而,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单一技术环节,对于跨材质的修复项目,需要参考多份文件。
(二)发展阶段(2015-2020)
随着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后续的标准,如WW/T 0022—2010《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逐渐完善,增加了对修复材料和质量验收的要求。到了2020年,国家文物局将7项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例如GB/T 30237-2013《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和CB/T 30687-2014 《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等。尽管如此,由于多学科交叉(如材料科学、环境工程)和检测技术的进步,单一标准在多类型文物的兼容性和新技术的适应性方面仍存在局限。
(三)优化阶段(2025)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标准的编制质量,国家文物局于2021年发布了《文物保护标准编写工作手册(试用版)》。2024年,陕西省、湖北省等地也相继发布并实施了地方保护标准。到了2025年,WW/T 0128—2025《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在以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国家、地方、行业三元化体系的需求,重构了编制要求规范,以适应行业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这标志着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标准向科学化、精细化的迈进。
三、WW/T 0128—2025《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的核心革新解析
(一)结构优化:从“碎片化”到“全流程管理”
针对石质、金属、陶瓷等多种单一材质的保护需求,旧有的标准分散在多个文件中,而此次《编制要求》将它们整合为一个统一框架,覆盖了可移动文物的全品类,从而提升了标准的通用性和普适性。特别地,它要求提供资质证明、文物状态检测报告等文件,以强化责任追溯和评估的真实性。同时,《编制要求》将旧标准中含糊的“前期研究”和“实验分析”等科目明确为“文物保存现状分析”与“保护修复流程”,这不仅减少了重复性描述,还进一步强调了方案内容的针对性。
(二)技术深化:科学检测与病害管理
随着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编制要求》明确了检测项目,包括文物的结构、成分、劣化产物等。同时,《编制要求》强调修复方案必须服务于文物保护,强化数据化体现,例如要求方案编制中融入数字化记录手段,并详细填写包含样品编号、检测方法、设备型号等内容的“检测分析信息表”,进一步明确文物取样分析部位等信息记录,确保数据追溯可查。对于绘制病害图,特别要求在图纸内标注病害种类(如开裂、锈蚀、霉变)与分布位置。
(三)风险管控:多重防护体系并重
1.《编制要求》明确要求包含运输事项,即包装运输中需根据文物脆弱性分级(如一级文物需定制防震箱)制定方案;而对操作规范则要求制定文物修复保护技术路线之外,还需对修复材料通过兼容性测试筛选。
2.《编制要求》首次针对修复工作中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及操作工艺,以及修复人员工作接触有害材料时的防护装备配备等事项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实施过程中人员安全。
3.《编制要求》进一步明确保护修复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有害排放液,修复工作场所空气质量宜符合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复废液排放需符合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针对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可在修复工作场所设立急救箱与通风除尘系统,应对化学试剂泄漏等突发事件,完善环境污染等应急预案。
(四) 预算透明化:精细化成本控制
《编制要求》为满足方案审批流程中预概算同步协调,新增“项目预(概)算表”,并明确按科目列支费用组成占比,如方案设计费、材料费、不可预见费等;新增“材料和工器具购置明细表”更加明确所用物料的真实性和必要性,甚至明确需注明品牌(如3M防护口罩)、型号、单价,杜绝模糊采购和浪费使用。
WW/T 0128—2025《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不仅是技术文件的更新,更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修复”向“预防性管理”、从“经验主导”向“科学决策”的深刻转型。随着《编制要求》的实施,文物保护方案的编制将比以往更加精细化和透明化,这既是预期管理的体现,也是过程管理的起步。特别地,它将多重安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将文物对象、保护人、保存环境等都纳入保护的范畴,为后续文物保护项目实施提供实践依据,推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行业向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文稿:秦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