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山川同梦——晚清书生三峡见闻录
山川同梦——晚清书生三峡见闻录
发布人:  2024-08-23

三峡见闻,于人迥异,先贤们尤喜以诗文颂之。古至屈原的《山鬼》和宋玉的《神女赋》,再到汉乐府《巫山高》的“巫山高,高以大”和南北朝《巴东三峡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宋的诗文更不乏三峡的魅影,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杜甫的“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再到陆游的“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高亢的情感是这些诗文的共同特点,感觉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纵有万管玲珑笔,也难写三峡两岸山。

然而在这些“染指”三峡的笔触中,却少见崖石如齿、山峰崎岖、夜宿峡江、十里盐场等细节的描绘,三峡固然雄伟壮丽,却也有山石迷迭、水势如箭之微观,今偶见合州人士(今重庆合川)丁治棠的《初度入京记》,记录了他在光绪己卯年腊月(1880年1月)赴京途中的三峡见闻,其中更富个人情趣和细节赘述,今为其文(三峡段,今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段)配上历史影像,欲以图文互鉴的方式,与前贤共绘三峡图卷。

 

未进峡时被夔州所撼

光绪己卯年腊月(1880年1月),乡试中举的丁治棠[1]先生携雇工刘彩,前往京城参加全国会试。他从合川乘木船出发,沿嘉陵江而下,抵达重庆城后,在朝天门换船顺江而下,在经过了长寿、丰都、忠县、万县(今重庆万州区)、云阳之后,他乘坐的木船于腊月廿三抵达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由此开始了他的三峡之旅。

自云阳而下,水势越来越急,峡江的山水轮廓也逐渐在丁治棠这位文人的笔墨中展开,“在由庙碛[2]下,十里五滩,水势如箭离弦,舟行愈驶。岸山叠成峡势”“岸山虽大,逼江不陡,顺睹不成峡。回顾之,山凑而密,峰峰皆峡也”“峡山渐露脊,玲珑如雄鸡冠,又如牡丹花瓣,化工之巧如斯。江数折,夔城入望,迷离依稀,如迎远客。”

 

丁治棠抵达夔州后,发现岸边已有不少同是去参加会试者的船,“申刻抵岸,贾船云屯,江滨无空隙。旗帜飘扬,各具款识,题奉旨会试者八九。”就在丁抵达夔州城外码头的瞬间,赤甲、白盐两山就吸引了他的关注。“岸平正,稳与城称。四面乱上攒拱,下流里许即夔门。露尖峰两角,名赤甲,白盐,为夔峡最高峰。峰脉联络,如龙脊撑空,铺雪痕与乱云交杂。访之友人,始知忠州所望巨山,为夔峡正干,名大旗山,在此渡江,关锁成峡。”

 

图片

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时期,作为川东重镇——夔州府的码头边,总是停着诸多来往船只。

第二天,虽有雨,但是仍然影响不了丁治棠游览夔府的心情。“着屐由依斗门进城,石梯宽平,街衢宣敞,北转到鲍军门门首,书‘爵府’二字。笔画雄伟,閈閎大启,粉墙高数仞,遮屋宇,鸱吻参差露墙外,知为巨第。”鲍超乃湘军名将,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曾立有大功,其府邸在彼时的夔州重要建筑,而后丁还看了府署和城隍庙等建筑。“由是街直上,府城隍庙当其冲,入焉。两廊塑甲木神,栩栩欲活。庙侧即县城隍庙,较府庙冷落矣。命刘彩先归,己乃乘兴独遨。穿小巷,值府衙署,书‘古云安’匾,门列棨戟,皂役充满。门外引领,见大堂公案,人影憧憧往来焉。” 

 

图片

民国期间,鲍府的大门依旧端庄,可能房子已经易主,“爵府”两字已不见,唯见模糊刻痕。

最让丁治棠痴迷的还是夔门的盛景,他穿越夔州城去寻此景。“意不忘夔峡,便道上女墙眺望,遨至下关止。下关者,城东门也”“复转身依城垛行。傍垛建文昌宫,红墙绚彩,右起花厅,极雅致。山光水色,厅中人一览可尽。下城,出开济门,欲寻八阵迹,信步往,觅卵石逐步寻觅,并无行列堆垛。意数千年物,被沙水啮尽。或言:无意中可见。特神其说耳。”

 

图片

图中右侧高耸的阁楼是1910年夔州府的文昌宫。

当白帝城、夔门、滟滪堆呈现在丁治棠的眼前时,他却没有时间近距离游览,只是远眺,对其所见一一记录,或是文人风雅,未曾领教过滟滪堆的险要,而以“美人髻”粉饰它。“恣意到峡口,瞻滟滪堆,白帝诸胜”“见峡口如门,狭甚,滟淤石窒其口,高数丈,石形零碎,出波面如美人髻。白帝城列眼前,倚峡起小峰,高及峡之半,有亭庙,围红墙,昭烈、武侯祠也。山腰有小庙,名观音洞。古堞皆倾圮,望之不似城然。又有小河抱城出,名草堂河,狭如溪,上游不之见也。”

 

图片

此图是1890年代的夔州府远眺之景,与丁治棠所见之夔州最为接近,图中的文昌宫还没有增高、扩建。

夜宿瞿塘峡绝壁畔

面对即将开始的三峡之旅,丁治棠或很兴奋,也郑重其事。“抖擞精神,安排为峡山作记”“由鱼腹浦过白帝城,较昨所睹,景更活。江流忽断,两壁门立,汇一沱。水为峡阻,欲出不得,鼓喷成盘涡。船随旋势,指滟濒石对冲入峡。峡壁屹起,左岸钉铁桩二,对岸凿二石鼻,殆当年阑铁锁者。壁势渐高,矗万仞如堵墙,厜㕒欲堕,带黄泥色,纹如古画。绝壁无寸土,生小树,根悬在外。罅中滴流泉,成石乳,如狮头,如笋尖。”一步一景,丁皆认真记录。

崖壁上的石刻、孟良梯都躲不过丁的法眼。“‘夔门’,字大如斗”“‘宋乾道—七年中兴颂’磨岩如席,字端语重”“蔚然墨宝,足以雄镇峡门”“凿方孔如升,依悬岩作之字形,离离而上。意昔人作云栈取木,俗名孟梁梯”。

因为风雨大作,丁治棠不得不夜宿瞿塘峡中,这让他很是兴奋。“大风不止,依是坡午餐,遂宿焉。乃知天生奇景,山灵极秘惜,不轻易示人,予亦喜触处勾留,俾奇山水不模糊过也。是夜宿万丈绝壁下,与山猿水鸟同梦。风雨大作,舟震撼,如坐海涛中。非有大修积者,不能获此奇福,特无奇情者不知耳。”

第二天,雨过天晴,丁才真正进入瞿塘峡,“两岸悬壁,色渐黑,痕如叠浪,又如出磨之豆浆,依江圆转,递历而现,壁尽,起巨山,层叠斜叠,高摩天顶,外向欲扑,石骨铮铮,逼视刺人眼”。是日,他也再次见到了赤甲、白盐山,“复见夔州所睹第一峰名赤甲、白盐者,尖穿天外未已”。与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描述接近。

 

图片

1908年,德国建筑学家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所拍摄的瞿塘峡内景观。

峡中的山石,也被丁治棠描述得惟妙惟肖。“腰衔一巨岩,斜插不受范。凶山续起,如蜂窝,历乱不成行”“岩石斑驳,由江连山,有叠如木梯片者,如书页成捆者,如信袱[3]烧灰未化者,如猪脑髓、如瘦牛筋者,如碎瓷器、如破衲紽、如乱麻乱柴皴者,愈转愈奇,佳胜处莫可名状,其峰尖如人立、如笋茁、如廒极、如方凳、如矾头者,不一而足”。

丁治棠不畏风寒,一路坐在甲板上观察,以便著诗文。“时上风犹巨,我舟破浪下。坐船尾频频顾景,奇胜太多,俄顷为变”,不能鳞次记录,统写大致如此。

出了瞿塘峡中的风箱峡后,丁还关注到了错开峡。“行四五里,峡山又起,白云作带束其腰,忽中断成尖峰,与头峡赤甲山似,疑即二峡口。至则一深溪出,溪峰壁立,乃峡之旁出者,殆《水经注》所谓‘错开峡’[4]欤?”丁的判断没有错,他见到的和赤甲山山形近似的峡谷,正是错开峡。

 

图片

与赤甲山山形相似的错开峡,此峡位于今巫山县长江段境内。

巫峡群峰俯压江流

丁治棠对于巫山县城并没有太大兴趣,“巫山县排左岸,垣如屋墙,人烟填其半,荒冷如山市。过城即入峡门。”初入巫峡,则被两岸山峰所折服。“首一山甚雄秀,如僧衣领,顶建小寺”“船入峡,峡口山骨直以立,垂垂欲堕,俯压江流,即所谓箜篌峰者。续山如火炭,故作奇横势,破巨痕连山一律,似画家大斧劈皴”“山顶累石如方碑,高低不一”。

巫峡之中,丁治棠再次走出船舱,“虑峡山遗漏,坐船尾,寒风刺面,不惧也。山形望望入胜”,用大量笔墨写巫山奇特的山势。

最怪者有“一山如薄冰积成大块,至万仞高无异,缝裂冰文格,横斜有致,画手不到。续有尖峰,纤秀婉丽,亭亭如生成笔尖,殆玉女峰耶?”形状奇特又有“耸圭棱如笔架、如仙掌者,临江献媚,为通峡所无。”

转过一山,又见一山。“见数峰顶秃如笏,饶别趣,幻出一壁,红黄色,高无际,文如坏墙驳蚀,与头峡石壁等。峰又有牌坊,架至八九叠,上通帝座,厚地之力,几承载不住。忽一岩猛甚,色红票,凸凹龃龉,凑万丈高,猿猱不到。其空嵌处,似有丹书宝籍,令人作飞仙想。”

 

图片

1909年,美国学者托马斯·张柏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率领的考察团镜头下的巫山十二峰之集仙峰。

丁还以左右山势作比较。“右面山,较左稳重,奇而不雄,岩石卷成薄片,如火燂之竹麻,有白色如蛎粉墙者,有如龟坼背者,此前半峡右面山之大概,不奇者不志也。”

船过碚石场[5]、楠木园后,丁注意到山势变化的节点,“峡山至此渐卑逊,若出峡然。山势在此一束,实峡中也。过楠木园,山又奔放肆大,渐渍而高,或劈立成尖刀,或突起成香炉,或横逗成衣桁,皆顶穿天背,为飞鸟所不能企。”

巫峡沿岸,少有民居。“时有瓦屋贴半岩,如仙家之居莲岛也”“山下上皆有人家,茂林中围瓦屋数间”。巫峡的尾端是“一路山不奇而石奇,多浅棘丛荆,山骨又似前半之裸”。

如很多游历巫峡的游客一样,虽今知巫山十二峰,却不知每个山的位置。“统计巫峡诸峰,雄拔整齐,甲于前后两峡,著名者十二峰,如朝云、登龙、列仙、聚鹤等名,只望中得大概,难定某山某名也。”

巫峡的尽头,丁治棠大抵是听错了地名的口音,“峡尽,名管路口,民户不多,较他市热闹”。此“管路口”当是“官渡口”[6]的口误,这也是巫峡的重要地点。

 

图片

自长江下游而上,入巫峡的入口——官渡口。

巴东秭归滩多水亦险

丁治棠一行在巴东进行了食物补给。“右岸为巴东县,荒寂无城垣,附岩如场。宋寇莱公官此,立有秋风亭,不知犹存否?”“泊县买食物,旋东下。”进城的时间应该很赶,连巴东名胜——秋风亭也未曾一见。

接下来,等待丁治棠的,就是险滩丛生的路程了。首先是牛口滩[7],“有场名牛口,以滩名。滩汹汹,水涨尤恶。”两岸的山势也渲染起了凶险的气氛,“山渐起尖堆,来处极高,特辞楼下殿,临江不陡耳。忽一怪峰出,带雪痕如玉龙脊,当流横立。又一尖峰,从山缺涌出,如莲瓣,如棕花,铺雪痕甚厚”。

 

图片

1905年,别发书局明信片中的牛口滩,滩口急流,帆船正在放出竹制缆绳,准备被拖过急流。

过了巴东,就是秭归。“城如艾叶,空其半,民物较巴东繁盛。天晚,就州之对岸泊舟,隔水望归城而已。”夜宿秭归的夜里,船主就告知了明日危险的可能性。“明日六十里,下清滩[8],客俱避险上岸,安排早起睡。”

在逼近清滩之前,雇工刘彩催心大的丁治棠起来看峡山。“披衣起,刚入三峡。左一山,即从昨所望山来。临江削下,一石作成,巉巉如枯槎朽木。对岸,山成墙壁,斜侧江际,不高而奇,弥转弥胜,石骨撑空,形状不出前两峡,而岩壑洞穴,标新领异,虽逼江不高,而后峡尾山破空来,奇峭无匹。入峡来,左多悬壁,右多峭岫,间有根积薄片,至山腰成方磴,磊砢而上,掩碧天如女娲所补。”

说时迟,那时快,不知不觉就靠近了清滩。“行卅余里,忽闻水声㴲㴲远视如银丝一线,亘江而锁。两岸人家多华屋,则清滩也。”此时 ,丁治棠下了船,唯有船长和雇工自行驾船过滩,“俯视滩流,尚未露石,起巨痕三,陡落如门限,雪涌潮翻,川湖第一凶滩也。滩三重,水势以次杀。见大舟方从右下,踏浪三折出。旋有同泊船,尾大舫而下,鹢首触涛头,作低昂势,几为浪吞。方凝睇间,忽江心一船,三旗飘摇,滚滚从浪花出,则己舟也。已离头重险滩,不知从何下。问之,始知从左边犯大浪出,惊喜交集。俄平平由二三重滩下”。清滩有三个滩组成,无一不险,好在船长经验丰富,但是仍然落到“前舱已进水,炭米皆湿,幸中舱高无恙”的境地。

图片

清滩险绝,人货都得下船,不然难以过此险滩。

 

而后船慢慢驶入了牛肝马肺峡,“当曲处,岸石变相,云皴水绉,为风浪所战。嵌空透瘦,如花坞假山,石附峭壁,壁随江转,依山势斜冲,直透天根上矗,现诸变态:如楼,如屋,如鸟兽,如器皿甕盎,如菩萨、罗汉、夜叉;缀牛肝马肺十余叶,活肖”“俗名牛肝马肺峡,以石状名之;亦名兵书宝剑峡,言有石在穴如书卷,剑亦石似之,非真有其物。又有石如和尚头,俗传和尚盗银,鸡鸭化沩石。因形似,作此荒唐语也。”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尚头,类似地名记载较为常见。

此段峡谷小地名很多,其中以空舲峡最为贴切,“言水势险恶,非空载不能下上”,过了空舲峡,终于有了一段平缓的航程,两岸“草阜平峦,渐如故乡景物,而峡尽矣”。 

 

图片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弗朗西斯∙英格拉姆∙帕尔默中尉(Sub-Lieutenant Francis Ingram Palmer)1861年绘制的空舲峡一段的版画,这也可能是西方人最早绘制的三峡图像。

 

浓墨重彩难书黄牛峡

到了黄牛峡[9],丁治棠有点撒开了写的意思。“俄见下流奇峰合沓,又成一峡。入峡来,秀峰攒拱,壑舞峦飞,历数之有十余奇,峡口左一山,远望成粉墙,又如泥工所为万卷书状”,而这“十余奇”竟被一一赘述。

 

图片

黄牛峡远处的山清晰可见,图中左侧的建筑为黄陵庙。

奇一,右一峰,即从黄陵庙场后白石峰来,抵峡口,如玉笋三枝,劈空立,转面视,形又一变,如蚌壳三枚,离立岩首;

奇二,右岩一幅,俶诡百变,有高标如平顶宝塔,低立如十丈石幢;

奇三,石壁有空灵如观音洞,如弥勒拿者;

奇四,有石乳乱垂,如旗幡宝盖,仿佛见如来说法影;

奇五,有一峰,还望如丰碑,逼视则上小下大如笔尖;

奇六,忽一岩,下露白块,疑阴雪未化,究竟是天生石桥,其白块则所露桥外天也;

奇七,又一峰,离岩立,如圆囷[10],又如大籧篨[11];

奇八,山顶有尖石,如马耳,如龙牙,如熊蹲,如人立;

奇九,左山顶,有石三,排立岩轮,如棋子,风吹欲落;

奇十,续有立石高数丈,曲诘如姜芽,如柳桩,又如珊瑚树;

奇十一,又有石立岩阿,如牌灯,中坼痕,隐露天光,又如门扇阖而未遂者;

奇十二,壁间有石浆,滴成牛肝马肺者无数,与前峡所见争胜;

奇十三,江流峡中,作一大曲左转,当曲处右山中断成鹤膝,膝高于江数丈许,视之一大凹也;

奇十四,从凹处窥峡后山,有小市踞其巅,出万峰上,久睇之,始知是石;

奇十五,有岩随江转折,旁高中低,如马鞍;

奇十六,马鞍上有二石,人立林箐,一高一低,《水经注》所谓“两督邮争界,化为石者”;

奇十七,通峡石皆傅粉,婷婷袅袅,带神女风致;

奇十八,此峡俗名猪槽峡,即杜诗所谓“黄牛峡”。

李白曾用“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来抱怨此峡的冗长,而丁则用“冗长”的字句来逐帧解读此峡,“山不高而奇秀甲前三峡,造物若故设此境,状名山之出奇无穷也”。

 

图片

黄牛峡两侧的山造型奇特,其中“三把刀”最为抢眼,也就是丁治棠笔下的“玉笋三枝”。

 

而后,丁治棠过平善坝[12]、南景关(应是南津关)。下一站便是三峡的终点——宜昌。“俄闻爆竹声出左岸,寻声泊舟,隐隐现城郭人家,则宜昌城也。移时许,烟散日红,始见帆樯如麻林,大小红旗悬空中”。1876年,宜昌开埠,此时已是1880年,繁华的宜昌港口,除了本地的木船,也有西来者的炮舰,这些都被丁治棠所记载,“半是炮船,船威甚”。

蔚为壮观的长江三峡自古便是华夏大地上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单元,以其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诸国探险家前来瞻仰。在整理晚清至民国期间三峡地区历史影像过程中,英、美、德、日、法、澳等国曾有40余位人士,曾写过三峡的纪行杂记,这不仅仅是一段河流的旅程,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今以巴渝本土人士丁治棠的《初度入京记》文字为线索,以瞿塘峡的险峻、巫峡的秀美、西陵峡的雄浑为纲要,以晚清至民国三峡地区的历史影像为插图,共同编织一幅山水画卷,让重峦叠嶂,峭壁如削,云雾缭绕的文图,渲染出三峡大江大河的澎湃。


注释:

[1] 丁治棠,清合州(今重庆合川区)人,光绪年间举人,后在四川仪陇任县学训导。其遗作《初度入京记》《纪行杂诗》《往留录》《晋省记》于1984年被四川人民出版社以《丁治棠纪行四种》为名出版。

[2] 亦作庙矶,云阳长江边一老地名。

[3] 信袱,古时的祭祀用品,一般在中元节烧给亡者,一般有象征着过路的行李和介绍信等。

[4]  错开峡在今巫山县大溪乡与铜鼓乡之间的长江南岸。

[5] 位于今巫山培石乡,老培石场是长江四川和湖北的分界处。

[6]官渡口位于今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古有渡口,并是下游而上入巫峡的入口。

[7] 牛口滩位于今湖北巴东县与秭归县交界,因有牛头石截江而成名,激水成漩,是三峡的中等险险。

[8] 亦作青滩,这段岩岸多次崩塌,是三峡境内最著名的枯水险滩,由头滩、二滩、三滩三段构成。

[9] 黄牛峡位于今西陵峡中段,又名黄牛岩,南岸山麓建有黄陵庙,系三峡中历史最悠久的名胜古迹之一。

[10] 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

[11] 古代的一种粗竹席。

[12] 平善坝,也作平喜坝,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

图文:张真飞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