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书推荐丨《古老的葬具:重庆璧山汉代画像石棺的发现与保护纪实》
新书推荐丨《古老的葬具:重庆璧山汉代画像石棺的发现与保护纪实》
发布人:  2023-01-11

基本信息:《古老的葬具:重庆璧山汉代画像石棺的发现与保护纪实》
 
著:蓝开衡
 
编: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第1版
 
定价:108.00
 
ISBN:978-7-229-16983-1
 

本书共三篇:上篇《石棺发现散记》是对璧山本地历史事件的回忆,所叙情节内容以本人亲历为主,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依时间顺序结构文章。一般写史实的书,记述力求真实,这既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作者应担的责任。然而,作者对30年前所历之事,随着岁月流逝,记忆渐疏;而且当年普查资料存档少且零散,可供查阅参考而且详细准确的图文材料不多,如此种种,无疑增加了本书写作的难度。中篇《石棺保护纪事》的内容紧紧围绕璧山汉画像石棺主题展开,分别以“征集”“盗案”“抢救发掘”和“修复保护”四个事件为独立架构编织情节,采用夹叙夹议的纪实性叙述手法,介绍这一古老葬具发现之后的命运,及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古研究价值。下篇《石棺墓葬清理》集中介绍了璧山汉画像石棺发现之后,我院采取抢救性清理发掘保护措施,坚持进行专题学术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

 

 

《古老的葬具:重庆璧山汉代画像石棺的发现与保护纪实》序

《古老的葬具》讲述的是汉代画像石棺的故事。

汉代画像主要分布在鲁南—苏北区、豫南—鄂北区、陕北—晋西北区、川渝地区四个区域。川渝地区的汉代画像主要以画像石棺为主,广泛分布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地区的岷江—长江沿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汉代画像分布区。

重庆目前发现的画像石棺共有24具,均集中分布在渝西地区。最早发现者为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先生在重庆市沙坪坝中央大学校园汉墓发现的两具画像石棺。最大规模的发现,则是1987年在璧山发现的17具汉代画像石棺。璧山汉代画像石棺普遍雕刻着车马仪仗、亭台楼阁、双阙、朱雀、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神仙类题材,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吸引了学界与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重庆市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

璧山画像石棺的发现集中于1987—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而考古发掘、修复保护则断断续续开展了30余年,穿越了两个世纪。在这段不乏传奇色彩的历程中,偶尔闯入考古行业的蓝开衡先生,始终是璧山汉代画像石棺考古调查发掘的亲历者,保护修复的记录者。

蓝开衡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重庆考古圈多尊称为蓝老师。1988年冬,蓝老师与璧山文管所所长陈安乐、张福忠、重庆市博物馆郑丹和我组成一支考古队,开展了璧山广普黄殿桥画像石棺石室墓的发掘。当时,他还是一名乡镇文化站站长,因主要参与了璧山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考古业务比较熟悉,因此抽调县文管所工作。蓝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清瘦干练,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还会放露天电影。至今记得他讲的一段放露天电影的历险经历:

乡坝头放露天电影,一旦遇上停电、卡带就有可能出危险。如果惹得观众不耐烦了,就会有人一边叫嚣“砸了这个龟儿烂机器卖废铁”,一边抓起小石子、土坷垃随手扔过来。放映机贵,砸烂了不得了。为了保护放映机,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肩头一耸,抓起衣服顶头上,身体护住放映机,找准时机迅速装进机箱里……

他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的则脑补着画面,庆幸着他的有惊无险。

再次相遇已是2005年,正当考古所百事待举的成立之初。得知蓝老师退休前在璧山图书馆搞管理,熟悉图书编目,正好弥补考古所建立以来图书资料管理环节的空缺,我便邀请他来考古所,按照图书馆标准建设考古所的图书资料室。几乎什么条件都没讲,蓝老师爽快答应下来,在考古所一干就是10余年。离开考古所的时候,他已年逾古稀。在此期间,他不但白手起家,初步建成了一个管理规范、分类科学的考古所图书资料室,还兼任了电子文献信息资料采集、《重庆考古简讯》编辑、后勤管理等工作。最值得称道的是,他还达成了自己的夙愿,完成了酝酿多年的《古老的葬具》一书的写作。

在《古老的葬具》后记中,作者讲述了本书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中看到蓝老师不改的初心和漫长的努力。同样作为二普的亲历者,我觉得二普是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参与者众,眼见大多已经老去,却没有留下多少见物见人的记忆,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蓝老师弥补了这个遗憾。《古老的葬具》用纪实的手法描绘的一幅幅二普画卷,讲述了一段段二普往事,它们是璧山的、重庆的,也是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的一份珍贵记忆。璧山画像石棺不同时期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和科技保护历程,留下了重庆考古人的印记,见证了重庆考古事业的壮大与代际传承。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单位和一份事业,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贡献值得铭记。考古所成立以来,老一代人的贡献除了他们的业绩,更重要的还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踏实、坚韧的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传承。

蓝开衡《古老的葬具》与已经出版的张光敏《苦乐同行》皆作者亲历,讲述真实、文笔晓畅,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用心推出的公众考古系列。也可以看作是他们给单位的年轻人树立的一个形象,给年轻的单位留下的一份可贵传承。

阅读蓝开衡《古老的葬具》,于我而言是一次次愉悦的考古时空穿越。希望读者朋友们也能如我一样喜欢。

邹后曦

 

赠书活动

新书推荐将在公众号、小红书、bilibili平台

开展粉丝互动赠书活动(总共100册)

公众号前40名积赞满20个截图转发后台即可获得赠书

期待大家参与互动~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