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周转库房文物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周转库房文物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人:  2022-12-30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标本库房改建工程于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文物专用存储柜架等文物藏展装备已安装到位。为切实有效地改善出土文物保存环境,进一步加强文物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院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了暂存于周转库房文物的搬迁工作,在经历文物打包封装、转运入库、整理排架三步走后,该项工作于近期完满完成。

 

(一)文物的打包封装

安全是文物搬迁的基本前提,所以搬迁文物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打包封装。根据文物质地、保存现状、经济适用等因素对不同种类的文物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包装:陶瓷类、石质及其他类文物主要采用报纸、绵纸等进行包装;已定制无酸纸囊匣的金属类文物则直接带匣入框,无囊匣的则主要采用绵纸进行包装。封装工具主要采用我院定制的塑料文物框,个别体型太大或有特殊要求的文物则采用纸箱或木箱封装。包装好的文物放入文物框并统计数量,框内统一放置一层PE板进行缓冲保护,文物之间填满报纸,确认无明显晃动后封盖,然后再用扎带锁死,并贴上标注有文物点名称、文物数量、拟转运存放库房号等内容的信息卡,至此文物的打包封装工作算是完成。

 

 

 

(二)文物的转运入库

文物的转运根据文物框是否完全封箱及是否有特殊需求采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方式。

一是对已经用扎带封箱且可重叠摆放的文物框采用小型货车集中转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每一车文物出库前都罗列清单,包含出土地点、文物数量、文物框数量等。运抵标本库房后卸车时根据清单进行清点,并检查封装的完整性,确认无误后分别运送至提前规划好的文物库房。

 

 

二是对于装有体量较大无法封装的陶瓷器、有囊匣包装的金属器等,则采用文物推车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转运。

三是对部分脆弱、酥粉的铁器,我们请文物修复保护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保存现状进行了评估:保存相对较好的铁器在其指导下进行包装后,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转运,并将其放入定制的净化恒湿智能典藏柜进行保存;保存较差的铁器则在办理出库手续后由文物修复保护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包装后运抵文保实验室进行修复保护。

文物转运是本次搬迁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文物出库、装车、转运、入库,各个环节均安排有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和后勤安保全程随行监督,期间也有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文物转运安全有保障。

 

(三)文物的整理排架

考古机构的文物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为便于后期研究工作的开展,出土文物分成了陶瓷、金属、石质及其他三大类入库,再按区县、出土地点、遗迹单位等原则进行排架。本次文物搬迁,我们对标本库房进行了功能划分,并根据现有文物的来源地提前进行了区域规划。文物全部转运完毕后,我们对对号入库的文物包装进行拆除,同时对照信息卡清点核对文物数量,检查文物保存现状,然后按照前述排架原则整理上架。上架时,对于无法独立保持平衡稳定的文物仍暂时放置于文物框内进行保管,能独立保持平衡稳定的文物则直接放置于文物架上,直观清晰,便于后期管理。

 

 

本次文物搬迁工作历时2个月,期间虽然受到了重庆疫情全城封控及放开后工作人员相继阳性居家隔离等一系列不可抗力的影响,但因有前期的精心准备、合理规划,过程中的团结协作、高效运转,本次文物搬迁工作圆满完成。共计搬迁各类文物1460箱(共计17118件/套)、标本436箱、档案资料400箱,全程无安全事故发生。

本项工作完成后,标志着我院文物标本库房正式投用,出土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文物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后续,我院将对本次搬迁的文物进行全面盘点,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加强对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和调控等,保管好、利用好文物。(吴梦玲)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