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一江分两岸,水下有乾坤 ——重庆首次内河水下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一江分两岸,水下有乾坤 ——重庆首次内河水下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发布人:  2022-01-29

一、工作背景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干流全长1120千米,整体落差2300米。嘉陵江自古就是沟通西北、西南地区与三峡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通衢大道,是西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自汉唐以来,嘉陵江水运就发挥着转运军粮物资等重要作用[1]。至南宋时期,名将吴玠曾特向朝廷奏请赐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2],由此可以看出嘉陵江水运的重要性。

2003年4月,因水位下降,嘉陵江合川区钱塘镇西游村五社段临近北岸的江底出露大量的铜钱被发现,引起大量盗捞,后被公安部门收缴,总重量达5000 多公斤。铜钱主要分布于江底河床的乱石之间及凹陷处,距江边仅2米,分布范围长12、宽4.5米,打捞时水深1.8~4.5米。此批铜钱后由合川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经统计,钱币以北宋及南宋早期居多,混杂少量汉半两五铢、唐开元通宝、五代十国唐国通宝、周元通宝、辽代乾统元宝、天庆元宝、金代正隆元宝、大定元宝、西夏天盛元宝、皇建元宝等其他时期钱币。

 

西游村铜钱遗址点

2007年,为配合嘉陵江梯级渠化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了工程涉及区域的考古调查。在合川区钱塘镇,考古队员通过走访获知嘉陵江金子社区二社段淘沙区淘沙船工作过程中曾携带文物出水,种类包括铜钱、银锭等,遂将该段水下考古项目纳入工程文物调查保护计划。
2021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利泽航运枢纽工程210.3米水位以下地下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其中包括嘉陵江合川区钱塘镇段水下考古项目,但由于时值涨水期,嘉陵江水流流速过快,水下浑浊,水下考古不具备工作条件而暂停实施。

 

调查工作区域位置示意图

 

二、工作概况

2021年12月,嘉陵江流域进入季节性枯水期,水体浑浊度逐渐降低,水下考古工作条件具备,嘉陵江合川区钱塘镇段水下考古项目随即启动。为了了解嘉陵江钱塘镇段水下文物的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埋藏环境、堆积状况等信息,为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依据,12月10日至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川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依托物探勘测与潜水开展了水下考古调查。

 
调查采用物探扫测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DGPS 差分定位设备等仪器对2处线索点(西游村五社、金子社区二社)的嘉陵江段进行全面探测,探测范围南起西游村双河口,北抵金子村舒家坝,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2′20″~106°15′48″,北纬30°7′39″~30°10′53″,距离全长约16公里。经过连续多日工作,水下考古队完成了钱塘镇嘉陵江江段水域4平方公里的侧扫声呐,合计测线里程22.7公里;2.5平方公里的多波束全覆盖物探调查,测线里程约28公里;浅地层剖面1.62公里测线,绘制了水底二维、三维地形地貌图、江底断面图、重点区域等高线图等。

 

旁扫图

 

侧扫声呐覆盖扫测图

 

多波束三维地形全覆盖图

物探扫测后,水下考古队还对钱塘镇西游村嘉陵江北岸共400米长的河床进行潜水探摸,搜索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共计潜水30人次,潜水总时长1341分钟。发现一处水下铜钱分布区,位于山岩与河床交界地带,水深7.6米,铜钱散落于河床冲蚀形成的沟槽中,直接暴露在河床上,走向与水流、岩石缝一致,或竖立嵌于石缝中,或平躺于河底冲蚀沟槽内,整体锈蚀不严重,钱文多数可辨。

 

水下考古工作船

 

工作船内部

 

物探数据采集

 

潜水前准备

 

潜水工作照

 

铜钱出水前影像照

嘉陵江金子社区二社段水下全为沙底,河床上无任何发现。现阶段除非大范围抽沙揭去泥沙及其下面的卵石,才可能找到夹杂其中的遗物。该区域为淘沙区,周边有挖沙船作业,推测在该处打捞的铜钱、银锭等并非原生堆积,或为行船或泊船时的遗物。
 

三、认识与收获

本次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以下收获。
第一,初步掌握了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坝区上下游段的水底地形地貌、地层堆积、底质状况等基本信息,了解水文环境,揭示了该江段的水下文物遗存分布现状与分布规律,为深入开展嘉陵江水下考古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
第二,确认了西游村水下铜钱文物点可能为一处沉船遗址,本次水下考古工作于该水下文物点采集铜钱36枚,包括太平通宝、祥符通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嘉祐元宝、治平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圣宋元宝、宣和通宝等16个品种,皆为北宋时期钱币。此外,铜钱周边石缝中还发现少量不同时期的陶瓷器残片、撑船铁篙等遗物,其中陶瓷器10件,多为碗、罐、盆残片,部分可修复,另有铁篙1件,年代范围从宋代至近现代。

 

出水铜钱

第三,物探勘测揭示嘉陵江西游村段水底存在较大面积的沙洲,致使行船水道迅速收窄,复杂水文环境或是该地成为沉船事故频发区域的重要原因,这为我们了解古代内河流域的航道选择和沉船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嘉陵江合川区钱塘镇段水下考古调查是重庆市首次开展的水下科学考古工作,也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在我国内水地区实施水下考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河环境不同于海洋、水库湖泊等水下环境,本次内水水下考古,丰富了水下考古地层学、埋藏学案例,有利于科学规划重庆市内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重庆市嘉陵江、三峡库区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资料:

[1] 王开:《受军事支配而大起大落的嘉陵江水运一一兼谈故道与故道水》,《文博》1994年第2期。

[2]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

文稿:黄伟 袁卫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