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发布人:  2017-10-27

白帝城遗址南宋城垣布局图

白帝城遗址历年发掘布方图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紫阳村,地处瞿塘峡西口长江以北的山地上,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以来,奉节县文管所、四川省考古所、吉林大学考古系、重庆市博物馆等单位多次对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围绕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以白帝城遗址为重点开展山城防御体系的考古工作,廓清了南宋白帝城的城垣布局;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启动以来,为配合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规划,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荆州博物馆、奉节县白帝城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对遗址的认识更为系统和全面。南宋白帝城遗址平面近“马”形,分布于鸡公山、马岭、白帝山“两山夹一岭”范围内,由白帝城、下关城(马岭夹城)、瞿塘关、子阳城组成,外城垣总长约7000米。

一字城墙及环境

皇殿台瓮城及城门三维模型

为配合重庆市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白帝城大遗址的保护规划、本体保护设计及展示利用方案的编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7年2月中旬至9月下旬开展了奉节县白帝城遗址的考古工作。9月29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先生为组长的专家组,对考古工地现场、发掘资料及出土器物等进行了检查、验收,本次考古发掘被专家组评议为优秀。

樊家台城墙全景(东-西)

堰塘坪城墙及敌台(东南-西北)

兵器埋藏坑(H1)出土兵器

窝坑子排水沟

本次工作在考古调查基础上,对遗址重要组成部分的子阳城区域开展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完成勘探面积约25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090平方米,清理遗迹20处,出土器物标本430余件(套)。揭露遗迹以南宋城防设施为主,包括城墙6处、城门2处、房址2处、敌台1处、兵器埋藏坑1处、排水沟4处、道路1处,此外,还有明清时期道路、墙体、护坡墙基各1处。遗物包括陶、瓷、铜、铁、石、骨、琉璃诸类,器物类型多样,时代涵盖汉至六朝、南宋、明清各个时期,尤以南宋时期的各类兵器较为丰富,包括铁雷、铁箭镞、铁矛、铁镦、铁兵器构件、铜弩机、礌石等。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使用RTK、多旋翼无人机对白帝城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发掘的遗迹进行航拍和测绘,形成1:500地形图、三维模型、正射影像、遗迹测绘数据等考古资料,全面提取木炭、勾缝粘合剂及骨骼样品,加强科技检测。

铁蒺藜(南宋)

铁雷(南宋)

CT技术扫描重建铁雷切面

本次考古工作完成了既定任务和目标,在既有成果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果丰硕。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白帝城大遗址的空间格局,系“连环城”、“城中城”、“城外城”的布局,体现出了山地城池独特的防御特征;二是掌握了子阳城遗址文物遗存的现状、整体布局和文化内涵;三是厘清了子阳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始建于东汉,南宋逐年修建、拓展而成,1278年降元后废弃,明清时期再次沿用,汉代遗存的发现为探索赤岬城的分布范围提供了重要线索;四是揭露了一批以城墙、城门、敌台、兵器埋藏坑为代表的南宋城防设施,为这一时期山地城池的防御设施类型、城墙结构、城门布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完善了白帝城遗址的城防系统;五是获取了宋蒙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为研究南宋火药武器的应用、中国火药史及火器史均提供了重要依据;六是奠定了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展示利用的基础。孙治刚

参观现场展板

成果汇报会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